HKFilms

一直以來,香港電影因為在在資源所限,故此在拍攝時間以至後期上有所取捨,有時當電影上映時仍未臻完美。不過,香港電影可愛與可貴的地方,就是在於有著很大的合作與創作空間,觀眾亦可以在市場上有其選擇。


有些朋友對於純港片的印象,也許在於粗口橫飛又或是「豪乳」處處的情色電影。如斯的錯覺,源自這些電影非常肯定地無法通過內地市場。這些港片雖然沒有內地市場,但是在外埠仍有不少發展空間。然而,純港片其實也非「重口味」之選,去年在港創出票房奇蹟的《狂舞派》,便是沒有內地資金的純港片。

香港電影這個定義可以很廣闊,根據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的定義,只要一定比例的崗位有香港永久性居民參與其中便計算在內,而涉及香港資金亦會在其考慮因素。有人或會指涉及內地資金參與便叫合拍片,但依此定義,無論是杜琪峰的《復仇》又或是王家衛的《藍莓之夜》,也同樣在香港電影金像獎有所提名,但也算是「合拍」,只是換來不同的資金。

對於「合拍」這兩字,聽來敏感,但實際上香港電影長久以來也有合拍的狀況,只是伙拍的地區不是中國,可以是英、美、澳、加又或是日、韓、德、意。七十年代邵氏不少電影,也是跟意大利「合拍」。若以「合拍」來定義香港電影與否,只是犯上基本邏輯錯誤。

香港電影可貴的地方,在於各方面有很大的自由選擇程度。資金可以選擇純本土,也可選擇迴拍其他地區。至於題材,在商業營運的模式下,能預算收支平衡也可開拍。文藝純情可以,黑道警匪皆宜,不用擔心因為得罪這些某些而不能拍。雖然這個我們也許視為必然,但並不是每個地方也能享受這個權利。商業市場下,票房論英雄,自然淘汰。作為香港觀眾,電影市場可貴的地方是,我們可以看不同類型的電影,不會在沒有選擇下先行被剔除某些片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