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近年來「謝票」成了不少電影宣傳的指定動作,很多電影都會在特定場次,安排演員或製作人員與觀眾見面。不過,這些與觀眾見面的安排,基本原則是觀眾可以獲參與為先。
然而,高先發行於今天舉行的《愛的麵包魂》優先場見面活動,則為同業提供了一個精準的反面教材,為在場觀眾在耶穌受難日前,先來一個受難。
《愛的麵包魂》原定於四月五日上映,高先發行於上映前邀請了女主角陳妍希及男主角之一的陳漢典來港宣傳,繼昨晚於尖沙咀百老匯The ONE舉行首映後,今天於百老匯電影中心二院設有十二時十五分的優先場次,並以邀請兩位主角為賣。而戲票也已一早售清。
根據高先發行提供的通告,傳媒將在下午一時許先在百老匯電影中心作出圍訪活動,而傳媒也可同時在電影散場後到戲院內進行採訪。
當片末字幕開始之時,觀眾未有觀看到男女主角,只是看到戲院入場處一堆燈光與閃光燈,兩名主角與發行公司人員進場。
然後,陳妍希與陳漢典進入到戲院內,隨即安排先與觀眾來個大合照。
大合照先安排於戲院中間偏前的通道上進行。在大量傳媒前來採訪下,前排的觀眾根本甚麼也看不見。不過其「受罪」程度還不及後排的觀眾,因為除了能勉強看到兩名主角的背部外,就只能看到一大堆強力閃光燈不停地閃爍。
在合照完畢後,兩名主角到了前排,可是傳媒仍不斷拍攝和拍照。從一名坐在後排觀眾提供的相片所見。基本上全程根本無法看到兩名主角的模樣。諷刺的是,電影公司安排答問環節,雖然多番勸喻到場採訪的傳媒,可是最終傳媒還是沒有理會,繼續企著進行拍攝,結果所謂的答問環節,就只供前排約四十名觀眾所享用。而發問時也沒有提供咪高峰,後排觀眾基本上要聽問題就仿如在做聽力測驗一樣。
而位於後排的觀眾,在坐著無法看到主角之下,不少就湧上記者後方期望可以從空隙看到。部分則要企著來看。無論是用了何等的方法,同樣受難。
其中一家新成立的電視頻道,更索性在答問時於戲院內拍攝主播的片段。
結果,整個所謂與觀眾見面的環節,後排近七十名觀眾在戲院內的活動只能充當佈景板一樣讓傳媒拍攝,然後答問環節則只能看到戲院銀幕的相片。在耶穌受難節前,先來一場受難的經歷。
其實同類的活動,近年十分常見。不過讓觀眾拍攝的戲院,大都有較寬趟的空間。其中一例便是UA朗豪坊,即使多家傳媒機構前來採訪,觀眾至少仍可看到演員的模樣。
問題來了,到底這個與觀眾見面的環節,是屬於觀眾的活動,還是傳媒的活動?是前者的話,何以後排觀眾整個過程連演員看也看不見?倘若屬於傳媒活動,而觀眾參與只是佈景版或副產品的話,為何在首映及圍訪外還要加插如斯活動?另一方面,百老匯電影中心的院內通道十分狹窄。在如斯狹窄的環境,要辦答問已經不易,發行公司為何仍要讓大量傳媒進入採訪,剝削觀眾交流的權利呢?
也許這些問題,實在值得各家發行與宣傳公司去反思。
嚴明
觀衆向來都是佈景板,或是宣傳工具。那些藝人,很多都已經是有錢人,他們那會看得起觀衆. 對觀衆的所謂好,完全基於票房收入。當然,針對謝票,完全是公司安排,跟藝人沒太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