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id-wp-1412633613109.jpeg

繼昨天談過第十一屆香港亞洲電影節的非港片情況後,今天續談本地選片的情況。


相比起非港片以韓、日兩地為主的選片,港片今年選擇並不容易。當中除了開幕電影杜琪峰《單身男女2》、閉幕電影周顯揚《黃飛鴻之英雄有夢》及隆重首映陳可辛《親愛的》外,其實港片設有五部,包括四部長片及一部短片。不過六部電影看來均屬獨立製作。

六部選片中,當中已確定會在正場放映的,便是朱家宏執導的《販賣.愛》,電影改編自舞台劇《我的援交日記》,演員陣容包括陳嘉桓、廖啟智及周柏豪,電影也是被嘉桓的首度擔正,而該片曾於今年香港國際影視展作業內放映,並獲得不俗的評價。

短片方面,則有憑《音樂人生》為人熟悉的導演張經緯《青洲山上》,電影以澳門青洲作為背景,描述單親少女為找回精神病生母的故事,電影曾於今年五月在澳門放映,是次屬首度在港放映。

同樣屬舞台劇改編,則有九十年代舞台劇導演黃浩義的《紅色的迴廊》,以六十年代香港作為背景。黃浩義的舞台劇在九十年代盛極一時,不過導演前作《雷雨》的反應並不理想,且看是否有所不同。

陳耀成可算是跟香港亞洲電影節有緣的導演,前作《大同:康有為在瑞典》也曾於該節選映,是次只選映《名字的玫瑰:「董啟章」地圖》(國際版),是回看來是以紀錄片的形式去談作家董啟章。

另一個以人物為主題的電影,則是舒琪執導的《想像/叩問:易文》(國際版),電影以易文導演為題,導演舒琪以想像和叩問的形式重組片段。

其實,香港亞洲電影節過去選映港片不乏獨立製作,只是今年因為不少具吸引力的商業製作因應檔期改動,未能配合香港亞洲電影節,便形式三部開幕、閉幕與隆重首映電影後出現全部獨立製作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