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戲、鏟戲、片戲

壓縮片長的背後原因

Picture

香港電影早期有著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片長最好不要超過兩小時,能保持著九十分鐘至一百分鐘更佳。當在想其因之時,直覺的說法可能是「方便加開四點場」,不過實際上票房影響到底又會如何?其實一直都不會說得太具體。

到了近期,《建黨偉業》導演之一的黃建新便說明了情況。

據黃建新於《建黨偉業》於上海舉行首映時,直言根據電影發行定律,如果一部電影每延長十分鐘,一部預計五億左右的電影至少將損失六千萬票房,意味著長增加十分鐘的話,對票房的影響達一成二。

內地戲院對於片長的電影,一般都會不會上調票價。對於片長140分鐘一般上調票價的香港來說,也許票房損失沒有一成二,但是整體而言仍會有其損失,故此電影製作後期,出品人每每要求壓縮片長至合適長度,方便發行之用。

當然,一些被刪剪的片段,也許只好待影碟推出時且看有沒有提供足本好了。

Previous

開畫票房:《潮性辦公室》潮不起

Next

《潮性辦公室》:削足就履的粗糙製作

3 Comments

  1. Johnny

    >>>直言根據電影發行定律,如果一部電影每延長十分鐘,一部預計五億左右的電影至少將損失六千萬票房

    why???

  2. Bud

    Not sure how 黃建新 came up with those numbers. Until he provides more details to back up his statement, I’ll take it with a grain of salt.

  3. 復仇

    美國電影通常大約兩個鐘左右為標準, 觀眾坐兩個鐘差唔多會倦; 港產片以前通常都係得90分鐘; 印度片會去到成三個鐘, 但係好多時都會有中場休息intermission, 都係個半鐘/個半鐘咁播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