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不少舞台劇編導人員嘗試投身電影行業。當中九十年代進軍影壇的黃浩義,拍下改編自曹禺名著的《雷雨》惹來爭議不少,十多年後,黃導再執導筒,拍攝七十年代背景的《紅色的迴廊》,將一段不為人知的香港「紅色歲月」在銀幕上呈現。
《紅色的迴廊》以七十年代中國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之時,香港的左派學校也同樣地紅色熾熱,就連教育司署的中學會考也不參與為背景。中學生陳華強的爸爸在不聽勸告下,強行為陳華強轉到赤化色彩濃烈的左派學校。陳華強在校裡每天需要拿著毛澤東語錄、大喊口號之餘,感覺極不習慣。而班主任秦老師以至訓導主任等的完全深紅思想,則有要改造陳華強的意味。當中表面合作的朋輩,成了陳華強可以倚靠的憑藉。但是當陳華強每次初要求自我批評等之時,卻令人反思其狀況。
《紅色的迴廊》是導演黃浩義中學時代的生活的寫照,以他跟部分在左派中學就讀同學的經歷改編而成。電影的片場雖然只有八十六分鐘,而且主要的場景以家庭和學校為主,不過其內容卻是十分有力。當中在學校裡大叫毛主席萬歲、林彪副主席身體健康及大舉學習毛澤東語錄等雖然在畫面看起來令部分觀眾感到不太舒服,但拍起來可以說是呈現了當年駭人的紅色教育。電影裡後段對於學生參與聖誕舞會的手法處理,可以說是看得觀眾十分心寒。
演員方面,黃浩義考量到找演員演繹有關角色予人不安之感,於是除了自行演出莫老師一角外,主要以新演員來演繹。雖然演員表現還有進步空間,不過在呈現一些如禮堂大喊口號的情節,無損其震撼程度。
在場景方面,電影盡量呈現七十年代的環境,但是礙於資源所限,只能盡量減少場景以作處理。不過,時代變遷太快關係,難免還有點兒「穿崩」,不過觀眾對其題材與震撼性,這些問題相比之下已變得不太重要。而拍攝技巧與剪接方面,雖然有些場面的交代略張,但是其技巧上較前作《雷雨》比起來,進步也十分明顯。
《紅色的迴廊》的題材敏感,容易惹來政治或意識形態方面的對號入座,不過黃浩義在題材處理上,卻以敘事先行,其感覺或觀點則交由觀眾判斷,做法可取。在近一兩年多事之秋來看,更有著另一分深層的味道。黃浩義在開拍此題材之心與堅持,實在令觀眾佩服。
整體來說,《紅色的迴廊》可以說是將一段鮮為人知的文革時期香港歷史重現眼前。黃浩義面對如斯敏感及易被渲染的題材仍堅持以事實先行,實在令人尊敬。電影在情節上呈現震撼,縱使在技術層面仍可有改進空間,但電影的可觀性,卻無容置疑。
VivianWong
電影「紅色的迴廊」預告片已在 YouTube 上了。用「紅色的迴廊」或 “Red Passage” 都可以。中文 Link: http://youtu.be/6pQ-V22Hv-E
該電影2014年於美國棕櫚灘國際電影節首演,九月參與美國影軸(Reel Hope)電影節,同月榮獲美國洛杉磯2014年「意識電影節」(Awreness Film Festival) 評委奬。2014年十月於香港亞洲電影節作香港首演。本片改編真人真事,香港七十年代文革下的左派學校展現眼前,極具震撼性!
VivianWong
新中文 link : http://youtu.be/BwkObyoc72w 上面舊 Link 無效了。
上載 YouTube 第一次,新仔,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