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市場可以說是商業主導,故此一些獨立製作,要在香港上映實在不易。近年一些獨立製作便嘗試了另一種模式,就是先行跑海外影展,到海外影展有一定的成績過後,才安排在香港發行,以增加可以在港上映的機會與發行量。
不過,要行這一路徑,並不是想像中容易。
過往我們的確看過,一些電影在經過影展參展獲獎過後,換來香港上映的機會。新加坡導演唐永健執導,余文樂與鄭伊健合演的《第一誡》,原先並沒有在港發行的機會。不過該片於暑期在韓國舉行的富川國際奇樂電影節獲獎,最終能在香港作小型發行。
近期「先參展,後上映」的例子還有不少,當中包括孔令政執導的《第7謊言》、黃浩然執導的《點對點》、杜玉貞執導的《恐怖在線》及朱家宏執導竹旳《販賣.愛》等。四部電影均屬低成本獨立製作。
對於發行商而言,參展也許是賣點之一。但是,當全球影展數目已達到四位數字之時,到底影展實際上的意義可有多少,則是另一個考量之處。漸漸地院商也許會看其影展的意義。像一部電影參展威尼斯,跟參展一個不知名地區的影展,意義便變得截然不同。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