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港片在聖誕檔期避席,而當大家看起來好像聖誕檔期一定是動作大片天下之時,卻有一些地區卻以本土素材電影取勝,當中韓國便是一個很特別的例子。


看回韓國近兩年的聖誕檔期,不乏荷里活大片上映。不過去年最終勝上的,卻是宋康昊主演以民權及民主抗爭為題的《逆權大狀》(韓國原名:辯護人)。這個情況到了今年仍是這樣。

先來看看今年韓國聖誕檔期,荷里活電影其實十分鼎盛,當中既有《哈比人:五軍之戰》,也有《荒失失企鵝》及《救參96小時3》,本土電影則有韓石圭及高洙的古裝片《尚衣院》及金宇彬與李玹雨主演的犯罪片《技術者們》,但最終大比數勝出的,卻是這部家庭題材的《國際市場》,在上映三周累積八百萬入場人次。

《國際市場》在故事上,其實一點國際市場也沒有。電影片名指的,其實是釜山廣域市中區一個數十年的老市集國際市場。電影以黃正民飾演的男主角,從五十年代從北韓咸鏡南道到釜山與其家庭的故事。電影在感覺上有點像港片《歲月神偷》或是荷里活的《阿甘正傳》,不過當中韓國氣息及家庭味道更濃。

電影描述的故事,從五十年代韓戰、戰後生活艱難,到六十年代到德國當煤礦工人、七十年代為賺戰經歷越戰,再到八十年代透過當時電視台尋親節目尋找失散數十年的家人等。對於韓國近代史認識不深的,也許不易投入。電影透過男主角因為父親失散前要求他當起家庭角色,結果事事以家人出發,不斷放棄自己夢想。然而,電影在韓國本土,卻獲得跨年齡階層的共鳴。部分觀眾看到後段更是因感動落淚。

的確,電影在官能刺激過外,其實還有很多可以讓觀眾喜歡和感動的元素。導演尹齊均千禧過後拍過喜劇《隔籬位係古惑仔》系列,而《國際市場》則是五年前逾千萬人次災難大片《海雲臺》後再執導筒之作。

香港影壇近年每每在路向上試過融合,可是最終還是在大製作下無法感動觀眾。反而近年一些本地市場定位但拍得有心之作,更獲觀眾認同,也許說明了這一點。

不過,感動觀眾不代表拍得便宜。這部《國際市場》製作費,其實是過億港元,因為當中包括在德國取景,也包括戰爭場面,看來香港要拍這樣的一部,相信也不太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