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id-wp-1434248188150.jpeg

除了「Action!」和「Cut!」之外,「搭膊頭」大概是電影行業(同適用於廣告、短片、舞台劇等創意行業)裡,最常聽到的詞語。


搭膊頭者,有求於人也。搭膊頭,意指同行用低於公價,或者以利是一封的價錢來聘請員工,大致分為兩大類:「冇Budget但真係想做個好作品,而我自己都冇錢袋啊…」的善意搭膊頭和「畀機會你嚟學嘢/叨光呀!錢我就袋一大舊~」的惡意搭膊頭。

在香港,由低成本的獨立作品,至億萬元的商業大作之中,都不乏搭膊頭現象的存在。善良的導演(或製作人),會對被自己搭過膊頭的熱心朋友心存感激,並在上位話事之時,努力為幫助過自己的行內人朋友爭取最佳待遇,如果真的無法爭取更高的製作成本,就不惜以縮短片長,選擇不收音(改用獨白加毋須版權費的古典音樂),或者多拍日景打少點燈等方法來節省成本,都要自己的員工得到合理的薪酬。反之,面皮厚如牆的邪惡導演,就會搭膊成癮,即使上位之後,執導的每一個製作之中,依然繼續欺騙和剝削新人,同畀機會人嚟學嘢,另一重點是,這些邪惡導演往往只有一個十萬元的成本,卻想拍出看起來有三十萬製作費的東西來,結果苦了工作人員,作品亦難臻完善。「工你做,導演名就我孭,錢又係我袋,畀你參與一個咁有意義,咁大嘅Project,又有得畀你見下明星,你賺咗啦~」,表現出如此潛台詞的老屎忽,於香港各行各業之中,可謂多如曱甴,真的要避以遠之!

搭膊頭看似事小,其實影響深遠,香港的創作行業,由八九十年代時作為亞洲的龍頭大哥,到現在變成連日韓作品的車尾燈都睇唔到嘅任達華,其一原因,就是唔夠錢拍嘢!觀眾又好,老闆又好,大家都將拍電影看似是不用錢似的,一邊狠批華語片,一邊盛讚復仇者,卻不想想人家荷里活A級製作,不計宣傳費也有二十億港元的製作費,員工食好住好,作品當然更加好,而一般港產片,則鮮有超過一億元,甚至一千萬的成本。讀到這,相信不少朋友會大罵:「咁唔拍大片你咪拍小品囉!你睇人哋那些年…」事實上,《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在物價相對較低的台灣進行拍攝,成本也達千二萬港元,在西方,就算是被定義為低成本的獨立電影如《Beginners》,也要三千萬港元的成本。
而在香港,「大家都將拍電影看似是不用錢似的」這價值觀從何而來?其一當然就是搭到朋友膊頭都爛的製作人啦!只有十萬就拍十萬元的東西吧,要拍三十萬的東西,就煩請向老闆或者投資者要求,不要再伸手向員工拿了,哪有誰有義務要為任何人的作品,或者幫新舊導演上位,而免費工作的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