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戲、鏟戲、片戲

最佳電影《打擂台》是「爆冷」麼?

一年一度的香港電影金像獎隨著四月十七日頒獎典禮已曲終人散,各獎項亦名花有主。不過每年在頒禮禮過後,總會有不少觀眾代某些電影沒得獎而抱不平,當中又有「熱門」與「爆冷」之說。

在近日不少媒體的說法,就是《打擂台》獲獎是「爆冷」。到底是否屬實?

先要明白的是,香港電影金像獎有自家的評選方法,這個方法是遊戲規則,無論你認同與否,都是這個規則下的結果,從過去的情況,也許會有端倪,但也不一定有。

有說法指最佳電影是由獲最多獎項的電影獲得,故此《打擂台》獲獎是爆冷。不過其實《打擂台》早於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獲最佳電影獎項,何來爆冷?也許是在過去多年來,獲得最佳電影不是票房理想的大製作,便是知名導演之作。

《打擂台》的兩位導演郭子健與鄭思傑也許於行內日子不短,但執導日子不長,電影是一部低成本之作,看起來不能放上大碟。不過,九八年同樣由劉德華投資的陳果電影《香港製造》,卻同樣於類似走勢下獲最佳電影。作為評審,也許大製作的「大魚大肉」理所當然,但偶有眼前一亮之作,也不介意選作最佳電影。因為這類「精品小菜」每每在電影行業更為難得。

拿得多獎可奪最佳電影不是必然,零九年《天水圍的日與夜》也獲多個獎項,但最終最佳電影由《葉問》奪得,二千年也由於主要獎項沒拿獎的《千言萬語》奪得。

其實所謂的主要獎項,是電影構成較易讓觀眾在意的部份,但不等於電影的全部,而且獲獎只有一個,也看不到其他未獲獎人士的差距,故此以獎項多寡預測得獎,並不準確。

另一組的說法,就是將《打擂台》上崗上線,指電影緬懷過去香港影壇的光輝,獲獎等同不認同合法電影云云。

這種看似合理的說法,其實使用的視點甚有問題。因為電影每每以此作衡量,便扼殺了《打擂台》予人驚喜的元素。

五部入圍電影,在評選的人員裡必定要有一定認同,請留意這個認同不等同觀眾一定同意。五部提名電影裡,三部非現代題材中,《狄仁傑通天帝國》與《劍雨》拍得工整,但驚喜度稍欠。《綫人》與《葉問2》則是前作《証人》與《葉問》的相關後繼,前者雖試圖脫離框架但幅度相對有限,後者則在預期之中。入場看這四部電影,縱有驚喜,但不一定非常熱血。

相比之下,《打擂台》看起來較上述四片不同的是,展現了拍片難得的從容和破舊立新。看起來有著一份其餘四片相對少一點的過癮。的確,電影成本很低,景致也不華麗,但那份玩味,倒是近年港片所罕見。

最佳電影有時偶有驚喜的提名,如張經緯的《音樂人生》,但看到既不一樣也有感受的,在今年的五個提名中,《打擂台》在這方則較高,也許因此在業界認同。

電影行業也許對於以人作單位的獎項有著一定的考量,但對於最佳電影一項,每每會說自己的看法,也許令最佳電影時有「爆冷」之感。

Previous

第三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結果公佈

Next

本末倒置的北京影展

59 Comments

  1. 有權爆冷

    在我心目中,如果不是”劍雨”或”打擂台”其中一部取得最佳電影奬時,我反而覺得是爆冷.
    因以上兩套電影可說重拾久違了武俠和功夫片的神韻.
    所以,在我個人認為”打擂台”得奬是實至名歸的.

  2. 過路人

    但《打擂台》又有多少人看過呢?街上隨便問問人,又有多少人知道什麼是《打擂台》呢?

    一部沒多少人看過的電影就叫「最佳電影」, 這只不過是你們小圈子的裡的”最佳電影”罷了!

  3. The Daydreamer

    Those who think that “《打擂台》獲獎是「爆冷」” are either those who haven’t seen or heard of the film (the absolute majority), or those who believed that small independent productions couldn’t win in an awards ceremony for a thoroughly commercial film industry (a view I shared).

  4. Chris

    過路人 :
    但《打擂台》又有多少人看過呢?街上隨便問問人,又有多少人知道什麼是《打擂台》呢?
    一部沒多少人看過的電影就叫「最佳電影」, 這只不過是你們小圈子的裡的”最佳電影”罷了!

    咁要幾多先夠???

  5. The Daydreamer

    Of course there are also those who think 打擂台 isn’t a particularly good film and ‘is just all heart’. I can agree that the film’s a bit rough round the edges (the script and the acting), but it has unique and refreshing merits that the other nominated film don’t have.

    If 《劍雨》won Best Picture though, it’ll be another 爆冷, but I’ll be disappointed. Not because it’s a bad film (far from it), but because it shouldn’t have been nominated in the first place: I don’t care how much of the cast/crew/investors are from Hong Kong, because the driving creative force is 蘇照彬, a Taiwanese

  6. Samson

    《打擂臺》的確應該得獎,嘉獎的是一幫優秀的有志電影人,能在如此有限的資源中仍然能夠拍出好電影。

    更重要的是,香港電影需要傳承,總是給獎老一輩、大製作的話,他們退休後就沒有香港電影了。所以但凡似D樣的年輕人就能得獎,像《打擂臺》、謝霆鋒。

    至於女主角方面,四個後生的演技實在拿不出手代表香港影后,笑死人,就勉強也要給戲份不多了劉嘉玲了,至少計累積分她還是能鎮得住台的。

  7. Norm

    以《打擂台》本身的質素來說, 這”不是”一個爆冷
    以金像獎的制度及歷史來說, 這”算是”一個爆冷

    單憑懷緬過去便說為其得獎因素, 便抹殺了當中的堅持拼搏打不死的熱血精神

    認同一部這樣的無大明星indie味重的低成本製作, 算是金像獎主辦單位的一個進步

  8. Sunny

    不如最賣得就畀個最佳電影!!

  9. The Daydreamer

    過路人: 但《打擂台》又有多少人看過呢?街上隨便問問人,又有多少人知道什麼是《打擂台》呢?
    一部沒多少人看過的電影就叫「最佳電影」, 這只不過是你們小圈子的裡的”最佳電影”罷了!

    By definition, it is a 小圈子選舉 because the jury is composed by members of the industry by large.

    To say that a film doesn’t deserve to win Best Picture because no one has heard of it is a pathetic argument. I guess by your logic the shameless 3D肉蒲團 is a sure win next year?

    To say that the public should have a say/vote for the awards may be a valid point, but it may produce negative results: winning by low turnout, complete indifference by the public,a heavy marketing and popularity contest that does nothing to encourage people to think about film.

    You can argue film awards are just self-congratulatory parties (they are), but film awards and film festivals do have a dual effect (its degree is debatable though) of reflecting and leading tastes within the public and the industry. Over time, film lovers will judge (and opinions will fluctuate) whether the films/people deserved to win.

  10. 過路人

    Chris :
    過路人 :但《打擂台》又有多少人看過呢?街上隨便問問人,又有多少人知道什麼是《打擂台》呢?一部沒多少人看過的電影就叫「最佳電影」, 這只不過是你們小圈子的裡的”最佳電影”罷了!咁要幾多先夠???

    小眾能代表大眾麼?

    • Ryan

      那金像獎代表甚麼呢?我們不妨先看官方網站講解:

      http://www.hkfaa.com/award/detail.html

      「香港電影金像獎成立的目的,是在本地和世界各地推廣香港製作的電影,表揚本地電影從業員的成就,促進專業發展和推動電影文化。」

      觀畢全段,人家的確不是代表大眾。既然從沒說過代表大眾,那人家的「最佳電影」也沒責任代表大眾的。

  11. 八部半

    The Daydreamer :
    過路人: 但《打擂台》又有多少人看過呢?街上隨便問問人,又有多少人知道什麼是《打擂台》呢?一部沒多少人看過的電影就叫「最佳電影」, 這只不過是你們小圈子的裡的”最佳電影”罷了!

    By definition, it is a 小圈子選舉 because the jury is composed by members of the industry by large.
    To say that …

    Well said!

  12. Norm

    The Daydreamer :
    By definition, it is a 小圈子選舉 because the jury is composed by members o…

    十分同意 Daydreamer的說法

  13. 小平同志

    或者咁講, 可能業界一向認同以獎項鼓勵大卡士大製作既電影, 等多d老闆投資大片, 咁樣業界先可以多d人開工, 下下表揚小本indie, 老闆投資都唔會多。
    觀乎今屆結果, 可能係三十而立既金像獎, 決心確立香港電影無可取代既獨特地位, 於是揀左主題不謀而合既《打擂台》, 如果下年金像獎既主題係「走進中國」, 就可能係合拍片既天下

  14. 小平同志

    過路人 :
    但《打擂台》又有多少人看過呢?街上隨便問問人,又有多少人知道什麼是《打擂台》呢?
    一部沒多少人看過的電影就叫「最佳電影」, 這只不過是你們小圈子的裡的”最佳電影”罷了!

    你混淆左「最佳電影」同「最受歡迎電影」或「我最喜愛的電影」, 藝術唔完全等於娛樂, 從來唔使人人認同, 又符合電影美學標準又賞心悅目當然兩全其美, 但please唔到你唔代表唔係好戲, 五分鐘一笑位十分鐘一高潮亦唔代表係好野, 唔好以為小眾就係小圈子, 如果人多就係好, 大陸早已稱霸全球, 你以為黑社會吹雞呀?

  15. 路過

    過路人 : 但《打擂台》又有多少人看過呢?街上隨便問問人,又有多少人知道什麼是《打擂台》呢?
    一部沒多少人看過的電影就叫「最佳電影」, 這只不過是你們小圈子的裡的”最佳電影”罷了!

    可笑,如果一部好電影因為一班不懂欣賞,沒有品味的人沒有入場,那就真的是小圈子的緊要了

  16. nbachung

    小平同志 :
    過路人 :但《打擂台》又有多少人看過呢?街上隨便問問人,又有多少人知道什麼是《打擂台》呢?一部沒多少人看過的電影就叫「最佳電影」, 這只不過是你們小圈子的裡的”最佳電影”罷了!你混淆左「最佳電影」同「最受歡迎電影」或「我最喜愛的電影」, 藝術唔完全等於娛樂, 從來唔使人人認同, 又符合電影美學標準又賞心悅目當然兩全其美, 但please唔到你唔代表唔係好戲, 五分鐘一笑位十分鐘一高潮亦唔代表係好野…

    agree.王家衛好似坽過幾次「最佳電影」..電影金像獎業內人既頒獎典禮.唔係大眾囉

  17. avo

    過路人 :

    但《打擂台》又有多少人看過呢?街上隨便問問人,又有多少人知道什麼是《打擂台》呢?
    一部沒多少人看過的電影就叫「最佳電影」, 這只不過是你們小圈子的裡的”最佳電影”罷了!

    I have seen it but I left at two thirds of the run-time. To call this one of the worst movies of 2010 is being kind to the garbage that I spent money on while in theater. It is definitely one of the worst kung-fu comedies that I have ever seen. I felt so sorry how this crap was even funded is beyond me.

  18. 打擂台

    過路人 :

    但《打擂台》又有多少人看過呢?街上隨便問問人,又有多少人知道什麼是《打擂台》呢?
    一部沒多少人看過的電影就叫「最佳電影」, 這只不過是你們小圈子的裡的”最佳電影”罷了!

    人地係選最佳電影, 唔係選最多人看過電影

  19. Thor

    i also like 打擂台, but 論整套電影的完整度、拍攝以及內容,i think 綫人 is better

    我只能說不夠運, 遇上

    其實我覺得更可惜的是, 智叔這樣好的表演, 遍遍遇上泰迪羅賓…..

  20. Thor

    我只能說不夠運, 遇上…..

    其實我覺得更可惜的是, 智叔這樣好的表演, 遍遍遇上泰迪羅賓

  21. 男人甲

    the shameless 3D肉蒲團

    Well said, mate.

    The Daydreamer :

    過路人: 但《打擂台》又有多少人看過呢?街上隨便問問人,又有多少人知道什麼是《打擂台》呢?
    一部沒多少人看過的電影就叫「最佳電影」, 這只不過是你們小圈子的裡的”最佳電影”罷了!
    By definition, it is a 小圈子選舉 because the jury is composed by members o…

  22. The Daydreamer

    For the sake of further argument, here’s a link to a Mainland view on this year’s 金像獎 (courtesy of TheGoldenRock): http://news.chinafilm.com/201104/1868708.html.

    Be warned: it’ll either make you laugh or make you very angry.

  23. 小平同志 :

    過路人 :
    但《打擂台》又有多少人看過呢?街上隨便問問人,又有多少人知道什麼是《打擂台》呢?
    一部沒多少人看過的電影就叫「最佳電影」, 這只不過是你們小圈子的裡的”最佳電影”罷了!

    你混淆左「最佳電影」同「最受歡迎電影」或「我最喜愛的電影」, 藝術唔完全等於娛樂, 從來唔使人人認同, 又符合電影美學標準又賞心悅目當然兩全其美…

    完全同意, 最佳電影應該係頒給一年月人內有代表性電影, 打擂台當之無愧. 要是賣座=最佳, 那麼最佳電影一定係葉問2大戰72家房客. 正如上屆oscar拆彈雄心大勝阿凡達一樣.
    從來所有電影頒獎禮都是小圈子的選舉, 美國如是, 香港也一樣, 要是一人一票的話, 只可叫the people’s choose movie, 絕不是the best movie. 那麼transformer, twilight, 72家房客等不入流的blockbuster hit一定排隊入最佳吧…
    純粹個人意見…..

  24. shtmanhk

    nbachung :
    小平同志 :過路人 :但《打擂台》又有多少人看過呢?街上隨便問問人,又有多少人知道什麼是《打擂台》呢?一部沒多少人看過的電影就叫「最佳電影」, 這只不過是你們小圈子的裡的”最佳電影”罷了!你混淆左「最佳電影」同「最受歡迎電影」或「我最喜愛的電影」, 藝術唔完全等於娛樂, 從來唔使人人認同, 又符合電影美學標準又賞心悅目當然兩全其美, 但please唔到你唔代表唔係好戲, 五分鐘一笑位十分鐘一高潮亦…

    兩次

  25. bill kong

    The Daydreamer :
    If 《劍雨》won Best Picture though, it’ll be another 爆冷, but I’ll be disappointed. Not because it’s a bad film (far from it), but because it shouldn’t have been nominated in the first place: I don’t care how much of the cast/crew/investors are from Hong Kong, because the driving creative force is 蘇照彬, a Taiwanese

    Let ‘s apply your logic :

    If 《臥虎藏龍》won Best Picture though, I’ll be disappointed. Not because it’s a bad film (far from it), but because it shouldn’t have been nominated in the first place: I don’t care how much of the cast/crew/investors are from Hong Kong, because the driving creative force is 李安, a Taiwanese

  26. 夜思

    個人認為《打擂台》只在賣情懷,若果把那情懷表衣拿走,裏面劇本及拍攝各方面都只能達到合格水準而己,裏面很多情懷的建立其實歸功於幾位老演員的身份背景及老戲骨互相碰撞所產生火花,感覺這是一個意外產品,而非真有實力之作。最佳電影實在太過譽了!

  27. Tony

    爆冷論證明這個三不像獎, 近年來多麼向大陸利益傾斜, 更因此不少人放棄收看. 當晚大部份人, 當然猜敵人好杰會掃晒四大獎之其三, 除了男主角, 因為已有2個落袋.

  28. 小平同志

    The Daydreamer :
    For the sake of further argument, here’s a link to a Mainland view on this year’s 金像獎 (courtesy of TheGoldenRock): http://news.chinafilm.com/201104/1868708.html.
    Be warned: it’ll either make you laug…

    人地隨處小便有乜咁好睇?
    要睇我寧願上豆瓣
    好似我話齋
    質素唔夠班既人
    愈多愈累事
    大陸有版你睇

  29. Dicky Tse

    如果佢俾狄仁傑我會火滾囉..
    成套野好似hollywood 套神探福爾摩斯山寨版咁..
    打擂台攞我覺得o係嘅ga

  30. The Daydreamer

    bill kong The Daydreamer :
    If 《劍雨》won Best Picture though, it’ll be another 爆冷, but I’ll be disappointed. Not because it’s a bad film (far from it), but because it shouldn’t …

    I admit I made a rather impulsive statement there and didn’t think things through (that’s not the case re my rebuttal of 過路人). But there’s a nagging feeling within me that it’s not a HK film.

    But then you may ask what’s a HK film in this era of co-production; and then I might point out that it’s not set in HK, or that it isn’t similar to other HK films in style or content, or that the director is always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film and therefore his nationality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determines a film’s ‘nationality’; and then you’ll list out a lot of examples in the history of HK cinema with ‘foreign’ elements and claim I have rather conservative tastes; and then I’ll realise I don’t really have an argument here but rather a useless one-liner typical in online discourse…

  31. molittlemo

    夜思 :

    個人認為《打擂台》只在賣情懷,若果把那情懷表衣拿走,裏面劇本及拍攝各方面都只能達到合格水準而己,裏面很多情懷的建立其實歸功於幾位老演員的身份背景及老戲骨互相碰撞所產生火花,感覺這是一個意外產品,而非真有實力之作。最佳電影實在太過譽了!

    我又會咁睇.
    情懷和選角都是電影的一部份.
    就算是情懷…至少佢都拍得出..令人感受到.
    選角…演員演出和角色也對號吧…

    “劇本及拍攝各方面都只能達到合格水準”
    這個不承認也不否認..
    不過我會覺得一套電影是講整體性的.
    而評論一套電影也是應該從各方面去考量.

  32. Simon

    Thor :
    i also like 打擂台, but 論整套電影的完整度、拍攝以及內容,i think 綫人 is better
    我只能說不夠運, 遇上
    其實我覺得更可惜的是, 智叔這樣好的表演, 遍遍遇上泰迪羅賓…..

    如果電影公司肯幫泰迪羅賓報名最仕男主角, 您既期望好大機會會中o

  33. lau

    夜思 :
    個人認為《打擂台》只在賣情懷,若果把那情懷表衣拿走,裏面劇本及拍攝各方面都只能達到合格水準而己,裏面很多情懷的建立其實歸功於幾位老演員的身份背景及老戲骨互相碰撞所產生火花,感覺這是一個意外產品,而非真有實力之作。最佳電影實在太過譽了!

    我ok這導演之前的戲的,青苔和野良犬也很不錯,係咪真有實力仲好難講,但若有看他的戲的話就知道打擂台唔係一個意外產品

  34. 最佳女主角才是爆冷吧!

  35. 夜思

    缺少進取開拓只依賴一味情懷,君不見今年情懷電影突然多部湧現嗎?
    港片突然拿出這主題當成免死金牌,情懷這牌又能用多久?
    如果就只有這樣便覺你老味咪管港片家事的態度可行的話,請繼續把港片末路發揚光大!
    尤其郭的”為妳鐘情”更見其但求一招又過關但結果失控暴露編導演不足等硬傷! 在這點看,我反覺其它提名作品在不斷自省演試中,特別是”綫人”對戲味,電影語言及類型技術等掌握足見林超賢將會有更精釆突破出現。
    不是一味大叫我愛香港,我心在港片就能解決問題的! 畢竟最後那堆只是口號,最後只留餘熱而己.
    港片本身就需要從過去所得實力經驗演進來去走向2.0時代!

    有火當然好,但也得需有實料!

  36. kululu

    我有睇過打擂台,覺得套戲好得意,一句唔打就唔會輸,要打就一定要嬴。好有鼓舞作用,鼓勵大家要加油努力。仲有鼓勵大家就算老左都可以有理想,向理想進發。係一部幫香港大眾打氣加油既電影。

  37. kent

    Simon :
    Thor :i also like 打擂台, but 論整套電影的完整度、拍攝以及內容,i think 綫人 is better我只能說不夠運, 遇上其實我覺得更可惜的是, 智叔這樣好的表演, 遍遍遇上泰迪羅賓…..

    如果電影公司肯幫泰迪羅賓報名最仕男主角, 您既期望好大機會會中o

    如果電影公司幫泰迪羅賓報最佳男主角,泰迪羅賓會唔會做影帝呢??
    我覺得大會班評審可能唔會比泰迪羅賓入圍o羅,當然唔係話泰迪羅賓演技唔夠班,但係咁樣比佢咁樣撼羸周潤發,張學友,梁家輝,張家輝;會唔會間接攪亂香港電影圈(話哂只係第一次提名)。

  38. 评论好中肯,亦讲出事实和个中包含道理!国内好多关于今届金像奖噶评论都比较眼光狭窄,水平眼光肤浅!金像奖表面上系好似金马一样偏向自己地头作品,不过事实上系,国内出品的电影水平亦同样不高,同本地电影一比之下,可赏性当然大大降低!各有所爱,国内的电影似乎系在国内的电影圈先可以获得更多认同!!

  39. stann

    個人認爲近年來金像獎對最佳電影的考量都較傾向于能夠帶出正面訊息的電影,2002年的《少林足球》,09年的《葉問》便是一例。今次的《葉問2》略嫌煽情味較濃,相比之下《打擂台》更具勵志性,可能是獲獎原因。

  40. 球証

    當奧斯卡選了”皇上那話兒”做最佳電影,咁又無人話”爆冷”?又無人嘈點解”潛行空間”唔係最佳電影?

    一向傳統都係”最佳”唔代表”最受歡迎”架啦…

    好似06年奧斯卡最佳電影”撞車”咁,就算佢拿了獎,香港電影班發行都唔敢買播映權黎香港上畫.而事實上後來呢套片上了兩個禮拜就已經落畫了…

  41. 球証

    Joanna0819 :
    评论好中肯,亦讲出事实和个中包含道理!国内好多关于今届金像奖噶评论都比较眼光狭窄,水平眼光肤浅!金像奖表面上系好似金马一样偏向自己地头作品,不过事实上系,国内出品的电影水平亦同样不高,同本地电影一比之下,可赏性当然大大降低!各有所爱,国内的电影似乎系在国内的电影圈先可以获得更多认同!!

    老實講,自從有次金像獎頒獎禮講國語多過講廣東話,結果收視慘淡收場後(果陣仲係”是但台”做).大家就已經有了個共識:香港電影金像獎係俾”香港電影”的,我們就要桿衛番呢個由自己人一力養大的頒獎禮.正如內地的金雞白花獎,台灣的金馬獎一樣…

  42. kujoon

    打擂台是好电影。

  43. runaway

    總不能說打擂台「唔收得」就鬧觀眾「不懂欣賞」和「無品味」, 好的電影都能雅俗共賞, 而且《打擂台》都不是那些具藝術性的電影, 而且內容是小學生都能明白的, 唔收得, 總唔得罵觀眾沒有品味。當一些電影收得, 又說觀眾沒有品味。。。我都支持打擂台, 但亦支持香港觀眾。

    路過 :
    過路人 : 但《打擂台》又有多少人看過呢?街上隨便問問人,又有多少人知道什麼是《打擂台》呢?一部沒多少人看過的電影就叫「最佳電影」, 這只不過是你們小圈子的裡的”最佳電影”罷了!可笑,如果一部好電影因為一班不懂欣賞,沒有品味的人沒有入場,那就真的是小圈子的緊要了

  44. Simon

    kent :
    Simon :Thor :i also like 打擂台, but 論整套電影的完整度、拍攝以及內容,i think 綫人 is better我只能說不夠運, 遇上其實我覺得更可惜的是, 智叔這樣好的表演, 遍遍遇上泰迪羅賓…..

    如果電影公司肯幫泰迪羅賓報名最仕男主角, 您既期望好大機會會中o如果電影公司幫泰迪羅賓報最佳男主角,泰迪羅賓會唔會做影帝呢??我覺得大會班評審可能唔會比泰迪羅…

    其實呢個情況喺女主角嗰邊起碼出現過兩次, 羅蘭同鮑起靜, 當時都無人非議o

  45. shtmanhk

    文雋:據未經證實的消息,電影發展基金希望借用“資助”這有力的權柄,意圖影響金像獎的評選規則,施壓令董事局同意更加放寬入圍電影的標準。主要是“六個香港人崗位”修定為“四個”,那麼,合拍片中更偏于內地片口味或成分的電影都能參與競逐。

     陳嘉上說,如果香港電影真的從此褪色甚至被合拍片同化而退出歷史舞台,那麼,香港電影從業員也只好認命。

    第3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落下帷幕了。曲終人散,儘管有些評論覺得香港電影身份逐漸模糊,辦這個獎,是否更多屬於香港電影同行的自娛自樂?合拍片勢將取代純港產片成為未來主流,香港電影金像獎仍然抱著香港精神和香港元素,有沒有這個必要?

    香港電影金像30而立 前路漫漫須慎重思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10421/4356166.html

  46. 球証

    shtmanhk :
    文雋:據未經證實的消息,電影發展基金希望借用“資助”這有力的權柄,意圖影響金像獎的評選規則,施壓令董事局同意更加放寬入圍電影的標準。主要是“六個香港人崗位”修定為“四個”,那麼,合拍片中更偏于內地片口味或成分的電影都能參與競逐。
     陳嘉上說,如果香港電影真的從此褪色甚至被合拍片同化而退出歷史舞台,那麼,香港電影從業員也只好認命。
    第3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落下帷幕了。曲終人散,儘管有些評論覺得香港…

    坦白講,合拍片有好也有壞,觀眾都睇得出的…
    最重要的是金像獎採取”不記名投票”的方式,即係話大家都仍然可以用自己的意志去投票的…
    我之前都講過:金像獎試過有屆係講國語多過廣東話,結果無人睇…
    如果合拍片真係可以成功搞死本地製作的話,這就是市場的選擇.正如依家都仲有好多人認為入場睇西方大片才叫做”睇戲”,本地片?BT都費事呢種心態…

  47. shtmanhk

    香港精神觀下的金像獎年代

    香港電影金像獎到了第三十屆,固然屬可喜可賀的盛事。但隨香港電影的金漆招牌已今非昔比,再加上今年又有發哥回顧,看他在台上侃侃而談,甚至掏出與鄭丹瑞於第一屆的往事來言說一番,白頭宮女話當年的氣息益發濃烈,而且每節加插的昔日頒獎禮片段又過分精彩(就好像無的《勁歌金曲》,最好看永遠屬資料室的剪輯光影),令到亞視製作馬虎的毛病登時原形畢露(由戶外直播嘉賓自紅地氈漫步而來,到入場前於駐步區的訪問,早已胡亂跳接不堪入目;到節目開始後嘉賓的出台時間不合,又或是襯托音樂與嘉賓步伐不一致的綜藝節目死罪ABC,基本上已到達罄竹難書的地步)。如果不是守香港電影精神的同氣連枝本位,我相信不少人都會按捺不住轉台抗議。

    審美疲勞的香港精神觀

    或許我這樣說言重了,但在場的業界人士的而且確難以否認以上的精神氣氛。郭子健及林家棟在《打擂台》勇奪最佳電影之後,在台上興奮莫名大喊此乃香港精神的體現,相信大家絕對不會陌生。如果去年惠英紅的影后殊榮,還未能充分展示金像獎的自我尋根傾向;那麼任達華憑《歲月神偷》摘下影帝,背後由柏林「兒童獎」延伸回來的永利街神話再復歸金像獎舞台,台上台下全場一心為香港電影打氣的亢奮狀態,已經顯明至無以復加的地步。

    說到底,我認為香港精神的高度回歸,值得標記的應為09年一屆,當中的象徵意義乃從最佳女主角的改弦易轍開始。香港影壇的陽盛陰衰,如果用影后的身分來作界定,大抵轉捩點在02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影帝影后大贏家一向屬梁朝偉及張曼玉,兩人各據五台獎座,遠遠拋離其他同業。自張曼玉於01年憑《花樣年華》結束王朝出走他鄉後,02至08年基本上便進入影后非港化的年代,當中除了04年一屆由張芝憑《忘不了》摘后冠外,其他各屆分別由張艾嘉、李心潔、章子怡、周迅、鞏俐及斯琴高娃獲得,直至09年才由鮑起靜重新以本土演員身分奪回影后。

    我想指出列舉以上的資料,絕非旨在營構對立二分的表述,而是從客觀上的形勢而言,如果八十年代是香港電影全速啟航的年代,那麼九十年代顯然已見中衰勢成,至於千禧之後則更深陷水深火熱的局面。影后的非本土化除了反映出女優人才上接棒乏力的窘境,更重要是反映出香港電影市場自身的複製困局——香港電影的創作團隊一向以雄風當道,作品題材亦以陽剛勇悍為正色,此所以對女優成長而言絕非適合的土壤。何在市場迷失方向及缺乏自信的環境下,創作團隊紛紛以求穩為首要之務,冒險創新自屬癡心妄想,於是影后殊榮偏向非限於香港市場為對象的作品尋索(《2046》、《如果‧愛》、《滿城盡戴黃金甲》及《姨媽的後現代生活》等),絕非稀奇之事。09年一張成績表的主要成員,由許鞍華到張家輝到鮑起靜到《葉問》到《天水圍的日與夜》,包攬對本土大小製作乃至實幹分子的高度熱情讚頌肯定,可謂屬借金像獎來名正言順肯定香港電影打不死精神的最佳榜樣。

    「殘務整理」色彩濃烈

    然而由09至11年,又已經過了3年。透過電視熒光幕感受到業界同坐一條船的激昂影像(今年《打擂台》團隊的熱情澎湃,更加為頒獎禮增添不少色彩),其實觀眾或多或少已進入審美疲勞的階段。在此先作聲明,過去數年自己一直也是評審成員之一,由衷而言對建構出上文提及的「香港精神」氣息,絕對責無旁貸同屬「共犯」的一分子。但一旦轉換角色身分,從觀眾的角度出發,一年又一年的勉勵打氣,很容易便會陷入自我肯定的循環中去,對外人而言難免有自說自話之感。

    尤其是近年的成績表,不少均屬肯定業界實幹分子的努力——劉青雲、李連杰、張家輝、任達華、謝霆鋒以及鮑起靜、惠英紅、劉嘉玲等(還有在男、女配角獎項上,甘草演員的大豐收)。作為演員,他們的成就當然毋庸置疑,但獲獎的影片未必真正屬於他們的代表作(今屆劉嘉玲在踏地氈入場時接受訪問的一句,委實可圈可點——她直言憑《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獲得提名已經「賺了」)。當然,每年獲提名影片均有所不同,任何評獎都受天時地利人和因素影響而出現不同賽果,不過從觀眾角度而言,金像獎始終予人回望傳統自我嘉許的氣息較濃,而在創新前行展示方向上的墨,相較而言仍有比例不平衡的情。於我而言,最不希望的就是觀眾抱看《勁歌金曲》的心態,來「消費」香港電影金像獎——熱切等待過去精華片段的剪輯播放。如果不想3年又3年的懷舊肯定下去,大抵下一個3年計劃便要開始重新構思……

    2010年最重要的「港產片」,個人認為乃由香港資深導演葉偉民執導,由文雋監製的《人在囧途》,他們克服千辛萬難,以內地的春運為題材,拍出完全教人嗅不出「港產」氣息的貼近中國生活面貌之作,徹頭徹尾精準演繹出香港電影人的「專業」一面來。在迷失方向之時,肯定本土色彩以及回顧傳統,絕對有適切的時代意義,然而在重拾自信之後,下一個命題大抵便是要展示時代活力重臨的新變,來誘使熒光幕前的觀眾入場再看香港電影。

    [文/湯禎兆]

    (明報 2011年4月22日)

  48. kent

    有一點要補充:
    前兩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捧自己人做最佳男女主角。
    張家輝(証人),惠英紅(心魔)單憑一個角色,竟然可以奪七個獎。相信人情成份實在唔少。
    攪攪下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權威性及地位會受到動搖。

  49. 估唔到得左獎都仲有爭拗

    我覺得,未看過的,既然佢得左最佳電影,不妨拿來看一下,或許你會喜歡的。

    看了不喜歡的,便由他吧~~~
    看了喜歡的,推介時,便可多個介紹。

    而《打擂台》係我上年唯一入場看的港產片。
    我絕對覺得佢值得成為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電影。

  50. nbachung

    kent :
    有一點要補充:前兩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捧自己人做最佳男女主角。張家輝(証人),惠英紅(心魔)單憑一個角色,竟然可以奪七個獎。相信人情成份實在唔少。攪攪下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權威性及地位會受到動搖。

    香港己外頒獎典禮洗乜比面張家輝(証人),惠英紅(心魔)呢?

  51. shtmanhk

    要從金像獎裏看什麼?

    所有吸引人眼球的頒獎盛事,都能引發短暫的話題餘溫。金像獎作為一場對電影工業的例行「消費」,也年年如是。縱觀今年鋪天蓋地的各路熱議,人們紛紛大張旗鼓圍繞「懷舊」、「賣本土性」、「合拍片策略」、「香港電影困局」等關鍵詞,展開各種論證。港片擁躉,當然是說《打擂台》本土特色鮮明、拿最佳影片有理有據,而又怨又痛香港電影江河日下的一派,則抱定態度稱港片只能自我催眠追溯黃金年代、懷舊情懷大氾濫。透過如火如荼正反爭議背後,我們首先該明確一件事,從金像獎裏,我們到底期望看什麼?

    金像獎不是奧斯卡,它一向不承擔拉動、活化電影票房的職能,更同激烈的產業運作鏈條相脫節。這個封閉系統,令觀眾「消費」到的最大滿足感,是以業界大派對身分展露的「香港性」。金像沒那麼偉大,它也毋須被用學院式審慎態度,拔高為投射香港電影走勢的風向標。單論「港式」價值,在亞視今年製作水準如此粗糙低陋之局面下,它為我們奉上的多處感動位,已絕對達標。單是謝霆鋒那一番經了世事的練達獲獎辭,就令多少少女私下裏紅了眼眶。嘴上不停戲謔調侃的發哥,那看似不經意寄予後輩承接香港電影後30年希望的表述,你心裏能不柔軟一下嗎?

    金像的好,就在於它能從那麼多令人詬病的不完美中,給你一種最香港的寄盼。還是陳嘉上09年時講過的那句:「我們沒有野心做華語電影的盛典,只做好香港電影的本分就好了。」

    回歸電影本身,去年的港片生產,本就處於低潮期。指稱郭子健《打擂台》爆冷奪獎、在香港精神裏自我陶醉的人們,只能說並不重視它粗糙背後的作者創造力。虎頭蛇尾是有的,小成本式小品的局限也有,但一句「不打就不會輸,打就一定要贏」,已足夠令港人熱血沸騰、憶起黃金時代的無畏與無謂。什麼叫所謂「賣」本土性?尋回血脈裏輝煌的根,究竟何錯。如果金像獎都無法在為港片重拾以力量之路上出份力,那是否它的罪狀又要加多一條?

    也不是一味懷戀舊夢啊,但頒獎給《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就接踵而來最多討伐之聲,彷彿合拍片是刀光劍影的修羅場,而港人的主體性,必須和中原文化的統和力,來番殊死搏鬥,保牢地盤。金像獎的舞台,不該是這般狹隘的身分指認戰場。電影工業同資本緊密扣連,是其生存的必然走向。合拍片與小成本港片,並非對立面,只是製作選擇上的不同傾向。焦慮於爭奪港片身分屬性,自然是對政治格局日益同化的不安投射,但金像也不肩負那種宏大的家國憂慮啊,它只是為「香港電影」提供一處保留幻想之地。我們之所以對它有期待,本就是為看到我們所愛的港片,在兜兜轉轉的複雜掙扎間,仍能浮沉出最適宜延續自身的最終成品。

    [文/曾善凝]

    (明報 2011年4月26日)

  52. shtmanhk

    新港片誕生了!《打擂台》獲獎的文化意義

    第三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由兩名年輕導演鄭思傑、郭子健聯合執導的《打擂台》奪得。雖然它同時摘下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及最佳電影音樂等獎項,但中港傳媒報道大多對它非常冷遇,反而集中褒揚《狄仁傑之通天帝國》(榮獲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及若干技術獎)是最大贏家,部分甚至形容《打擂台》今回是「爆冷」成功。

    真有留意港產片發展的觀眾曉得的,當然是另一個故事。《打擂台》自去年在香港國際電影節試映以來,口碑一直不俗。表面上,那是一部起用甘草演員去演的勵志片,但結局出奇清新,並沒有依照underdog一戰功成吐氣揚眉的一般公式去拍,反而讓梁小龍飾演的阿淳在被譏「拳怕少壯」之後,受感召踢出李小龍式凌空飛踢,再力盡而倒。功夫沒有被神化,編導強調的不止是鬥志,更重要的是練武的過程與發揮。那「強身健體可以游水、踏單車……」;掄得起拳頭便要打出一片天下;「唔打就唔會輸,要打就一定要贏」的信息,完全針對奢談武德,把功夫化為武術的主流影視觀念而發。粵人南蠻子的尚武文化(相對於洪熙官的方世玉精神),出人意表地在一齣年輕人回溯傳統用舊人拍攝舊事的所謂「懷舊電影」中再現。

    等待「雄獅復醒」

    《打擂台》值得評談的東西還有很多。片中很多對過去影人影事的文化指涉,令電影散發出濃烈的本土味。梁小龍以扮李小龍起家,所以片末他的凌空飛踢包含了複合的雙重致敬;他主演過的麗的電視劇集《大俠霍元甲》及《陳真》,八十年代不但在本地膾炙人口,甚至也是當年少數「北征」成功,深得大陸觀眾歡心的港產製作之一。故此片中以《大俠霍元甲》主題曲副歌一段混入Mc Jin主Rap的電影主題曲,以至情節中也安排泰迪羅賓飾演的羅新師徒三人,在卡拉OK房中跟年華逝去的舞女們大唱該段副歌至手舞足蹈,才如此具有震懾人心的效果。更不用說影片另一要角陳觀泰的邵氏背景,其在《成記茶樓》及《大哥成》開創的形象,挪移為《打擂台》中那把武館改裝成「羅記茶樓」的落拓大師兄,蒼涼之餘,難道不是在在重提一種輝煌的過去,等待「雄獅復醒」嗎?

    大抵無人會否認泰迪羅賓便是《打擂台》的靈魂。他真人在本地流行樂壇建立的往績和地位,加上生鬼到位的演出,將虛實扭成一團熱血迸現的汨汨精氣。沉睡30年,無論代表的是傳統、(本體論式的)香港精神、文化記憶抑或別的什麼,他以身體展示了超越時間(角色的迴光返照)和空間(羅新門——另一個額外指涉當然便是經典電影《羅生門》——和相關村地絕對超現實)的價值。因此片末陳惠敏飾演的龐青及畫外音(來自譚炳文,又一個非常重要的懷舊元素)相繼詰問的「你明唔明啊?」觀眾心心相印而得的,已是超越勝負的東西。

    英雄會老會死,但他們的英姿會留下來,就像片中人賴之以激發鬥志的臘鴨,實早已遺掛樹杈,用冰鮮雞「假扮」的只是一個符號,但符號便足以扭轉一切,因為重要的不是實物,要扭轉的也不是實際的勝負。

    「新懷舊主義」的本土標記

    這種懷舊不單純是懷舊,價值的體現也不單純是重認。過去數年一直背負「香港電影已死」沉重包袱的資深電影人拍不出《打擂台》,單單是「70後」、「80後」的年輕人也拍不出來。現在投資拍片的是劉德華(作為港片天王),監製是林家棟(作為杜琪的演員,作為《葉問》中的「香港仔」象徵),他們的「本土標記」毋庸多說,加上一群帶過去文化符號的演員們(連飾演警察的顧冠忠也索性叫飛揚,直指《天蠶變》中他接徐少強演練功變身後的雲飛揚),伙拍全無包袱的70尾、80頭「後生仔」,結果產生化學作用,帶來一齣堪稱「新懷舊主義」的傑作。

    2010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了連串「新懷舊主義」港片,包括打頭陣的《歲月神偷》、《72家房客》新版《72家租客》、《李小龍》、紀念東華一百四十周年的《東風破》,以及《打擂台》的姐妹作《為你鍾情》(同樣有一昏睡多年醒來的要角,由郭子健執導),實非偶然。明眼人都看出與近年勃興的保育運動及「80後」抗爭意識息息相關。作為抗爭保育的回溯,懷的舊當然不是曾在歷史佔有位置的時空產物,其矢向與其說是向後的,不如說是向前的營構。重構重現的是理想多於真實。正是這重揮之不去的理想性,不單令年輕人不覺得這批港片講的舊事悶蛋及抽離,反而令他們愈看愈投入,其中尤以《東風破》及《打擂台》,特別受歡迎,被認為貫注了「80後」思維方式。

    錯認獲獎是「爆冷」

    《打擂台》的本土味也可從以下事實看出:電影6月堅持以純粵語版在大陸公映,適逢世界盃熱潮,票房滲淡收場(全國僅得100萬!)。去年金馬獎複選評審過程中,我廢盡辱舌,也無法說服其餘10名台灣評審(我一個打十個!?),只能為《打擂台》掙得一項最佳動作指導提名。到北京交流,看過的北京人都說百思不得其解,何以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把最佳電影頒給它。現在金像獎也認同了,但它的價值和本土聯繫,同樣需要說明、解釋及展示脈絡。

    愈來愈向大中華標準靠攏的香港主流傳媒,錯認《打擂台》獲獎是「爆冷」,證明在本土論述催化下的社會意識分化,已然十分嚴重。還在抱「港片死亡」舊論的,可能需要面對一次「新港片」的誕生。

    [文/朗天]

    (明報 2011年4月30日)

  53. shtmanhk

    合拍片是香港電影的出路 還是困局?

    《打擂台》獲今屆金像獎最佳影片所以叫人興奮,無疑是來自打敗大片《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帶來的快感。這部有「香港特色和拼搏精神」的電影戴上金像獎的冠冕,教我反思,怎樣才算是有「香港特色」的影片呢?

    香港電影百年歷史,見證這城市的興衰。單說以「香港」為題材的電影,就有《魂斷望夫山》(1955)、《太平山下》(1974)、《灣仔四條女》(1979)、《殺出西營盤》(1982)、《家在香港》(1983)、《旺角卡門》(1988)、《廟街皇后》(1990)、《西環的故事》(1990)、《尖東雙虎》(1995)、《天水圍的日與夜》(2008)、《月滿軒尼詩》(2010)……真是多不勝數。

    隨便列舉這些例子,不外說明香港電影帶有本土的特色,且呈現多樣化的面貌,這,是否正是當初內地投資者看中港片的原因?

    2010年內地電影票房衝破100億,合拍片佔40%,可不是個小數目。回看上年的香港電影片目,合拍片的數量是一半,這已是港片的大趨勢,甚至有說是個主流導向。

    中國經濟起飛,其娛樂事業亦以高速發展。近年,無論在電影或電視的製作上,內地吸納不少香港的製作人,編、導、演無不北望神州。我們一方面渴望在龐大的市場分一杯羹(君不見連星爺也到重慶視察電影城的業務嗎?),同時也因為融入其中已漸漸失去自我。年前CEPA簽訂,讓更多港片在中國上映,但內地的審查制度遠不如香港寬鬆,鬼怪、色情、暴力、黑社會等題材必不獲通過,就如剛上映的《倩女幽魂》,戲中的女鬼聶小倩要改成女妖才能過關;話題艷情片《3D肉蒲團之極樂寶鑑》也不能在內地上映,如意算盤打不響。

    港產片如何保持自我?

    「色情、暴力、黑社會、鬼怪」正是港片的重要元素,撇除了這些,還好算港產片?中港文化存在差異,在看戲時抱不同的方向很正常,由此,馮小剛對「香港觀眾唔識貨」的批評也就不必,只是觀點各異而已。然而,為了迎合內地觀眾的口味,合拍片難免出現一些遷就市場的橋段。杜琪峰和韋家輝在拍攝《單身男女》前,做過不少研究,弄出兩大香港俊男爭奪一位蘇州美女的格局,票房理想,但看在地道觀眾如我的眼裏,只覺高圓圓太「娘」,故事太堆砌,合拍片「兩頭唔到岸」的情明顯不過。

    香港電影機遇重重,合拍片或是出路,也可能是個困局,能否「一遇風雲便化龍」,還看業界怎樣下棋。由《英雄》開始,到《夜宴》、《滿城盡帶黃金甲》、《十月圍城》、《狄仁傑》等,合拍片幾乎等同千萬大製作了。我天真的希望,和國內合作賺了錢的電影人,能把資源「回饋」港產片,勇敢提拔新晉導演多拍本土題材的電影,令有「香港特色」的港片繼續拍下去。容我狂莽的說句,幸福的港人歷年看盡世界各地的電影,有什麼大片未見過?正如我們去旅行,愛逛的不是大商場,而是特色小店一樣,我們想看的,也是要令港人有共鳴的香港電影啊!

    文 珍妮絲

    (明報 2011年5月1日)

  54. shtmanhk

    《打擂台》的戰魂

    許是《打擂台》找來梁小龍陳觀泰兩位舊日的武打巨星演出,而片中的大量情節及對白,又摻雜昔日功夫片的光影氣息,不少評論因而將之視為香港電影界,甚至文化界的又一次集體懷舊,回味黃金年代。這裏的潛台詞是:電影缺乏時代意義。然而,《打擂台》真的只是一次純粹思鄉病發嗎?按照這種主流閱讀,我們又怎樣解釋,不少觀眾受到此一電影激勵?尤其那句隨《打擂台》成為最佳電影而廣為流傳的對白——唔打唔會輸,要打就要贏,更是勵志高於懷舊抑。

    《打擂台》充斥舊日元素,但不等如懷舊,而懷舊也不代表跟現實無關。《打擂台》的「舊」並沒有冰封於過去的歲月中,正如片中象徵傳統的玉珮和臘鴨,其最終意義,都必須放回擂台、用作征途之上來衡量。跟《歲月神偷》引領觀眾回到「百忍是金」的昔日有別,也跟《每當變幻時》強調最終「適應時代流變」的態度不同,《打擂台》屹立在全然不同的現實判斷和倫理抉擇之上:不管是片中「武功曾經好勁」而後來意志漸失且轉了行的「上一代」,抑或在成長中漸漸缺乏鬥心而常被欺負的「下一代」,《打擂台》對其念茲在茲的忠告,都別無選擇的指向重拾戰意。

    有趣是,《打擂台》的戰鬥倫理,不是一味戰鬥,而是多層次的刻劃,痕更滿佈在爆樽淳此一角色之上。首先是強勁意志,它透過誇張舉動來表達,例如阿淳常在自己頭上「爆樽」之舉,如此誇張地表示決心,意味能量的滿溢;其次是超越成王敗寇論。話說阿淳打至筋疲力盡,輸了,但換來的倒非意興闌珊,而是奮戰過後煥發出的豐沛能量和痛快狀態。如此這般便超越了外在的輸贏,並將滿足和快樂一併歸還給「打擂台者」的主體:發揮是否淋漓盡致?是否達至自身的優秀?最後,阿淳踢出的那一「李小龍式飛腿」(影評人朗天語),但重點在於,他成功踢出之前:卸下小腿傷患上之「護套」。此一動作意味:人若要放手一戰,就不可太意於自我保護。這讓人想起蒙田散文中關於羅馬士兵的形象:「盾牌確實很美,我的孩子,但是羅馬士兵應該把希望放在右手,而不是左手」,而我們都知道,長矛刺刀一般是握在右手的。

    準此,梁小龍也不再是30年前以一敵百的陳真,而是成了《打擂台》中在拳怕少壯下必敗、但依然全力奮戰的「爆樽淳」(梁在《打擂台》的角色)。兩者有何不同?陳真的敵人是「日本仔」,弘揚的是民族大義;而爆樽淳對抗的卻是商業世界對武術意義的侵蝕,召喚的是:小社區一所武館幾近失落的文化精神(不妨作為香港的縮影)。被如此改頭換面的梁小龍,又怎能一句懷舊了得?或許,在陳真和爆樽淳之間,真正可以將其連結和統一起來的,其實是某種戰鬥倫理,即為了信念和認同而敢於放手一戰、走上擂台的勇氣。

    理性的香港人也許不明白,何以為了實現某些價值而勇敢作戰,也是一種倫理。畢竟,人們大都寧願務實地選擇適應、妥協,甚或移民,而非像《打擂台》的主人公般紮根和作戰。然而,這卻不利於一個共同體維繫自身的自由和信念。在古代西方世界,城邦公民為了捍衛共同的幸福,勇敢的走上戰場,是明白的一種美德。即便放眼今日香港,這亦不難了解:新聞工作者若不願意冒險(不管是冒犯權貴或新聞娛樂化的趨向),還能報道幾多真相?如香港導演眼中只有大陸市場,怯於逆流,那港產片有何能耐不步向式微?假若事事都以「中央」為馬首是瞻,香港尚能保存多少政治自由?

    我想,再次記憶起勇敢作戰的美好形貌,恰是《打擂台》的時代意義。

    [文 陳景輝]

  55. shtmanhk

    shtmanhk :
    醒來吧,文化人
    http://ol.mingpao.com/cfm/style5.cfm?File=20110508/sta13/vzl2.txt
     

    讓本土在戰鬥裏活下去——兼覆四維出世

    http://ol.mingpao.com/cfm/style5.cfm?File=20110515/sta13/vzi1.txt

    四維前文

    《打擂台》看看黃又南海灘跑步的姿勢,誰會相信一個暑假下來,他可以變得武藝高強?武館捉襟見肘,怎麼還可以有餘錢去舞廳、跳老舞?習武的人,不是關心肢體發展,就是性器的歸宿,與其說編導不大用腦,不如說他們不大用心。減去所有武鬥場面,還不是餘下平板的人物,幼稚的處境?所謂重現七八十年代的情懷,只不過找個藉口去打打打、笑笑笑,卻浪費了一眾甘草的落力演出。「唔打唔會輸,要打就一定要贏」,但你幾時見過他們認真討論格鬥藝術?如果主題是「拼搏」,那麼有勇無謀,就是香港電影圈的最大寫照。新導演的名字,記只為忘記,答案請往海報裏找。

    文 四維出世

    (2010年7月11日 明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