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鮮浪潮短片節中,不少電影嘗試走入少年人的角度去看生活。可是,對於生活的體驗,卻十分需要歷練與支巧來剪截至廿多分鐘以內的長度。學生組陳淦熙的《若男》,便是以如斯的方法來嘗試。
片長廿五分鐘的《若男》,搭述中學生若男(伍詠詩飾)每天回到家庭便要男裝打扮,當中媽媽每每出現情緒不穩的狀態,爸爸出門,而爺爺又對自己媽媽的情況避之贍吉。唯一可以暫時解脫便是來到好友家揚(吳肇軒飾)。但是爸爸欠債纍纍的家揚最終則能離開,其情緒也接近臨界點。
陳淦熙也許希望使用較為實驗的方法,以說出中學生若男在家庭以至朋友之間的沉重壓力。可是在執行上,卻顯得故事與至鏡頭上的不足。先從故事來說,雖然能拍到爺爺介恴其大壽出現媽媽,但是對於媽媽何以出現情緒不穩、朋友家揚的環境,均交代無頭無尾。即使是若男這角色,片初還以為她是易服想當男性,對於其穿裙何以不能的動機零描述。而片的一些推進,例如對於家揚搬來住,若男本身的心態如何,在廿五分鐘的篇幅也拍不出來。
在鏡頭運用方面,短片全片逾四分之一的時間鏡頭常非漆黑,即使是其中一場交代若男崩潰的情緒,在畫面過暗下,基本上其演出與表情根本無法評核。攝影陳學倫即使在一幕描述若男在房間找東西一幕,也拍到黑得過分。而部分場面如媽媽情緒失控找耳環,又或是家揚家遭收數搗亂,鏡頭更是不斷「甩鏡」。而洗衣服場面鏡頭來個衣服近鏡,說肉色胸圍鏡頭也只看到兩人對話,反映其鏡頭只是胡混虛渡。而全片節奏緩慢之下,非常漆黑的位置,則像挑戰觀眾精神狀態似的。
從整體來看,《若男》雖然沒有太多的內容與篇幅,但卻使用了過暗的鏡頭以至意義不大的鏡位來讓電影長度達鮮浪潮參賽上限。雖然片中的演員表現算是不俗,但是故事交代不清下,若男的心態怎樣根本無法該觀眾連接,整體在故事與至效果上均屬於得過且過的水平,屬於一部效果強差人意之作。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