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HKFA1

第三十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已於昨晚舉行,各個獎項已是名花有主。不少朋友會說某些獎項大熱與大冷芸芸,到底又該是怎去理解現在出來的結果呢?今天就趁著假期之時,我們試從評審的角色,來看看到底在選擇時又是怎樣?


要了解金像獎結果何以這樣,那必需先要明白其「遊戲規則」,也即是遴選過程。金像獎的第二輪投票分數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份是由金像獎內的各專業屬會評分,當中其屬會的專業項目佔分25%,其他屬會的則會佔其項目的20%,合共便是45%,而另外55%則是五十五位第二輪專業評審的分數。兩部分合計最高分數便成為有關獎項得主。

先來談最佳電影,《十年》其實在第一輪投票成為五強之一,其實已預示其黑馬的位置。的確,正如監製蔡廉明與伍嘉良所云,《十年》在藝術與技術層面有不少不足之處。有些朋友將《十年》獲獎上綱上線成政治或意識形態。但是我們從另一角度去看,不少評審內看待《十年》與其他電影在不同層面。有些朋友或會害怕《十年》得獎的含義選擇不投,但《十年》其實對行內以至觀眾的位置根本跟其他製作不俗的電影《智取威虎山》或《葉問3》放在不同視點。引用殷海光的《人生的意義》解說的話,《十年》的位置屬物質層,其餘電影在物質層以上。《十年》的可貴在於談的創作根本價值,這個價值因為在一般電影不用擔心,並不用考量,但是這卻是來得基本與重要。

另一方面,其他類型電影也許過去與未來仍有機會去投,但像《十年》這類型也許機會極微,故此把握機會的人特別多。而同期對手又未有突出之下,勝出也不太意外。

今年的五個演員獎項裡,全數由《踏血尋梅》包辦。當中最為正路的要算是白只奪得最佳男配角。在金馬獎獲獎後,順理成章拿金像獎也是正常。雖然五個提名裡林敏驄的《全力扣殺》其實不差,但是畢竟在勢頭上不及白只。

至於新演員方面,在提名公佈後,不少人對蔡思貝的《陀地驅魔人》提供有所意見,而雷琛瑜的入圍雖然達五強水平,但是其演出並不是沒有缺失。至於蘇麗珊在發揮空間畢竟在《哪一天我們會飛》兩時代上有所分薄。餘下來的,便是《踏血尋梅》裡的白只與春夏之爭。而兩人之中,白只較受香港人認識,在獲獎上看高一線。

男主角方面,梁家輝在《智取威虎山》本屬副線,看低一線,而劉德華於《失孤》演出也許未算討好,張家輝在《陀地驅魔人》爭議不少,餘下便是張學友與郭富城之爭。當中張學友的《暗色天堂》其實不少評審沒看得切,也許影響,而郭富城在《踏血尋梅》於一個相當下把的位置仍演得入木,難度也較高,加上多次提名仍未獲獎,在考慮其「努力」,也是正路。

至於其他獎項又該如何考量?下回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