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媒體推陳出新,從過去網站與討論區,發展成今天的網誌、Twitter、微博、Facebook等不同互動工具。很多人使用時也許感到自然,不過其實大家在不知不覺間,也做了一個仿如報館編輯的角色,選擇自家認為有「新聞價值」的內容分享。
問題來了,何謂「新聞價值」呢?
要解答這個問題,可以很容易,也可以很困難。像一些個人網誌,也許是按事件對自身的重要性來衡量其「新聞價值」。這個選材過程,跟一份報章選那些報導一樣。每個人的字裡行間,有著自己的立場觀點。
不過,很多時報章,特別是娛樂傳媒提供的角度,在電影範疇裡又未必很有「新聞價值」。即使在電影範疇裡,不同的持份者,其實關心的地方也有不同。如發行部關心票房,觀眾或會對不同戲院會員優惠更感興趣等。
對於我們而言,其實我們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有關內容是我們關注的事為主。不然的話,這裡很怕不易為吧!
大家的「新聞價值」又是甚麼?
嚴明
香港傳媒的新聞價值, 很明顯就等同娛樂價值, 只要有娛樂性, 就會有銷路, 有銷路, 就可以了. 例如, 中國人大開大會, 傳媒不怎麽報導; 香港政府刊憲内容, 從沒見過. 究竟是傳媒有問題, 還是讀者有問題, 又是個沒有答案的議題。
Ken Resurrected
I think it is the readers’ fault. The media is here to make money, and no one can blame them for giving what the readers’ w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