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戲、鏟戲、片戲

電影變態延伸思考(一):不變態不是好導演?

image

我時常覺得,每個好的導演,都有變態的一面。當然我不排除某些好的導演,只有變態的一面。


變態,這兩個字的在不同年代,總會出現不同的定義,但基本脫離不了性扭曲,血腥,身體異常,於倫常法律不容,噁心,與屍體、死亡等元素扯上關係。時常會有人質問,為什麼要拍這些令人作噁不快的電影類型,電影不是應該呈現一個比現實相對更美好的世界?

我沒有辦法同意電影只能呈現一個相對更美好的世界,電影所呈現的,只是一個相對可能出現的世界,而這個世界可能是現實世界的某種縮影,或者是異想之下所產生的某個架空世界。

舉個例子,大家熟悉的列尼史葛(Ridley Scott),雖然拍過《帝國驕雄》,《火星任務》,但大家也別忘記他是《異形》系列的鼻祖,那些噁心會呼吸的異形卵,黏在臉上從口腔往胸腔裡鑽的異形幼蟲,以及吃飯吃到一半從胸口爆出的口中有口的外太空異形生物,都是他的傑作,後期的《普羅米修斯》裡面,從女主角身體內剖腹取出的白色大章魚(第一代異形前身),也不見得在變態程度上有所收斂。

同樣的拍完《魔戒》又意猶未盡的拍了《哈比人》的彼得積遜,把時間推回《魔戒》上映前的九年,他還在大玩喪屍類血腥作品《Dead Alive》(港譯:群屍玩過界,我比較喜歡台灣片名”新空房禁地”),不多不少的那種喪屍邪笑的影子,在《魔戒》的咕魯身上依然能夠找到。

香港來說,像是邱禮濤可以拍出《雛妓》,同時也可以拍出《伊波拉病毒》,徐克徐老怪年輕時候的作品,就連監製的《妖獸都市》都充滿了人機合體的異態,許鞍華的《天水圍的夜與霧》雖然改編自真實事件,但是不能否認的那也是變態的一種類別。

好的導演應該不會只滿足於呈現某一個世界,而在這些充滿異想的世界裡,當然會有一些異於主體世界所能承受的形象,或者是思維方式,也正是這樣的「變態」才最大程度的刺激了各種電影的可能性,甚至是感官的承受能力。

下次在你說喜歡某個導演之前,不如看一下他最變態的作品,然後再仔細思考,你喜歡的是這個導演的全部嗎?

Previous

手繪電影廣告

Next

金像獎擬改變第二輪專業評審制度

1 Comment

  1. Fan

    Peter Jackson 之成名作,就是變態電影 Bad Taste。徐克初出道也拍過”蝶變”和”第一類型危險” 等 cult 片。一位導演未成名時,通常都要拍一些資金有限的片,變態片種或者 cult 片就是 B 級片的一個主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