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講。鏟。片」曾經報導,部分香港電影金像獎屬下的屬會如香港影業協會有意修改其香港電影金像獎的評選制度,取消第二輪專業評審,改由全部由屬會投票,結果惹來部分委員屬會的不滿。到底第二輪的專業評審的作用在哪?今天也許藉此機會簡略說明一下。
香港電影金像獎第二輪投票,當中分為了55%由五十五位專業評審,再加上十三個屬會的會員投票。而在屬會投票部分,屬於相關獎項的界別屬會,在投票上會有較大的比重。屬會投票也許有著其專業性所在。但是,由於不少屬會難免予人有小圈子的感覺,其評選出來是否跟其屬會較有密切關係,則難免惹人猜疑。
專業評審的部分,主要是來彌補屬會投票部分所引致的不足。
在專業評審的部分,則會根據不同界別,先選出一百位本地專業評審,然後首輪與次輪各五十位,另外五位第二輪專業評審則來自海外。專業評審既可來自十三個屬會的界別,同時也可以加入其他界別如影評、傳媒等,有關界別相比起屬會內,可以說是「旁觀者清」。而佔有一定的比例,則可以避免屬會壓力或團體投票的影響。
的確,任何的電影頒獎禮的制度,總會有其不足之處可以改進。但是在改進之時,同時也應考慮過去多年而非過去一年的執行情況。只是因為某年的結果的狀況而朝令夕改,絕對是得不償失的安排。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