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因為我喜歡《情書》這套電影,所以我不太喜歡藤井樹這個很刻意的筆名,下意識的一直沒有看他的書,所以雖然《六弄咖啡館》很出名,偏偏我沒讀過這本。
吳子雲(藤井樹)自己擔任電影版的編劇跟導演,所以某程度上失真也算是較少的,不過如果是看了預告片認為這是台灣校園青春電影的朋友,恐怕在電影後期會有越看越不對頭的感覺,的確,關於人的成長,從來不是只有大團圓一種結局,那些屬於無奈的結局有很多,還有那很少的一個部分會像小綠一樣,變成一個悲傷的結局。
《六弄咖啡館》的電影版其實已經比小說版沒有那麼沉重,或者只是把沉重留到了最後,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個結局依然有很大的衝擊。看《六弄咖啡館》的過程,我一直想到新海誠的《秒速5厘米》,兩者有一個很接近的主軸,就是一段關係中兩個人的距離除了物理上的距離,更重要的是在於心靈的距離,有時看似情侶的兩個人,就算彼此發了一千條的短訊,卻也無法讓心的距離拉近一厘米。《六弄》中的關閔綠用了無數的時間精力去打工,去奔波,嘗試拉近兩個人物理之間的距離,只為了每一個與心上人會面的當下,但是那個等待在原地的李心蕊,卻有無窮的時間與精力去嚮往未來,嚮往那些可能的人生道路,就像是一個窮人用光了每分錢去哄對方開心,富人卻看著即將上市的iPhone想著何時可以入手,彼此之間當然不同,那是一條巨大的鴻溝,很多時候盡力的人不一定會有好的結果,因為沒時間休息,沒時間思考,更沒有時間累積。
遠距離戀愛困難的地方在於無法真正地同步,或許你會問,為什麼以前的人可以守著一段戀情很久,現在的人越來越難,其實道理很簡單,以前每個人彼此之間要取得聯繫都是一樣的困難,每個人家裡也只有一條電話線,誰能佔線基本就是誰贏,現在表面上我們就算天南地北都能視訊通話看見對方,但是單單作息不同步,生活圈所面對的社交活動不同,都讓能夠同步的人佔有了更大的優勢,因為他們有一起生活,一起分享,一起成長磨合的機會。
相反的,遠距離戀愛裡有太多東西來自於期盼,來自於自己腦補出來的美好情景,真正見到面的時候,可能太累,可能太想把沒機會一起做的事情一次過做完,結果面對的情況是壓力過大,更沒有機會好好溝通跟實際相處。
生活中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輕鬆的面對情感上的逆境,《秒速5厘米》裏的遠野,雖然一直思念著篠原,但是他的生活中依然存在著其他的女生/女友,他並沒有因為思念而停下自己往前的腳步。但是《六弄咖啡館》裏的小綠並不一樣,他的生活重心一直都在心蕊身上,然後在失去這個生活重心的同時,他失去了唯一的親人,自己的母親,他還來不及有機會接受跟長大,就走入了一個沒有出路的死胡同裏。生活中越是看重感情的人,越在失去的時候無法承受,因為那是他們的一切,小綠不像《那些年》的柯景騰從來不曾真正的得到過沈佳宜,也不像柯景騰那般有一個逐漸失望跟放棄的過程,他只是突然的失去了他很努力很努力才擁有的一切,所以那刻,他走不下去了。
心的距離是人跟人之間最遙遠的距離,我們不能夠期盼自己對情感的付出,一定能夠收到相對的回應,因為每個人的生活軌跡不同,價值觀不同,甚至對付出與接受的度量衡也不同,我們可以盡量地將心比己,但卻沒有辦法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不同人對於情感對於投入的具體程度。可能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失望,會害怕再對其他人投入情感,但是請記得這從來不是我們值不值得人家對我們好,而只是我們是否成功選擇了能夠給予我們適當情感回應的人,好與壞,都是主觀的,在很多人眼中小綠付出了一切,心蕊應該要好好珍惜這樣的感情,但在心蕊的眼中,她可能只是希望擁有一個充滿夢想卻非現實的未來,或者心蕊只相信看的見在身邊的已知數,而不是看不到的變數。
情感有多有少,從某一個角度看可能有對有錯,但是從來沒有絕對,遇人不淑往往是遇的人不夠而已,遇錯了人,哭完發完脾氣,便繼續上路去遇其他人吧,寧願《心花路放》,別走入《六弄咖啡館》。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