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

女人的30歲總是引起女性淡淡的哀傷,或許因為跟男性不同,男性30歲開始在戀愛關係中話事權中逐漸取得上風,而女性的30歲則在戀愛關係中逐漸失去許多選擇,所以拍攝女性30歲關口的電影遠比拍攝男性30歲的電影來的多。隨手數一下,除了彭秀慧這套第一次執導筒的作品《29+1》之外,還有張艾嘉的《20、30、40》以及黃真真的《女人本色》。


作為舞台劇改編的作品,根據以往的觀影經驗,往往先在心裡打了個底,難免預期著故事改編後的水土不服,人物性格失調等問題。拿其中兩個例子來說,改編自張艾嘉的舞台劇的《華麗上班族》,或者是詹瑞文嘗試把舞台劇形象融入電影的《戲王之王》都是讓人感覺大銀幕水土不服的作品,甚至連《潮性辦公室》的效果也只是一般。但出人意表的是,彭秀慧的《29+1》的電影版保留了舞台劇的核心思想跟感受,但是在表達形式上卻意外地容易入口,彭秀慧掌握到了一個重點,保留人物及故事,但是無須照搬表達形式。

舞台劇中彭秀慧以一人分飾林若君與黃天樂兩角,但在電影版裡,彭秀慧很有智慧的避開了許多舞台劇演員的心魔,她並沒有自己擔綱出演兩個角色中的任何一個,取而代之是找來了與角色性格契合的周秀娜與鄭欣宜分別飾演這兩個角色。周秀娜近年在事業上的自我成長,以及鄭欣宜放棄過度減肥拋去包袱後的樂天形象,剛好切中這兩個角色所需要的性格。而在電影初期依然保留打破銀幕框架與觀眾直接對話的類似舞台劇形式,但隨著劇情推進,主角徹底融入電影架構的世界,在表達形式上,如果你能接受《死侍》,便沒有道理不能接受《29+1》。

作為男性去觀看《29+1》,很自然的感覺便是林若君這樣的女生,在商業社會裡有很多,她精明幹練,看起來堅強,時尚又帶有一點都市智慧,她有自己一套個人品味的生活觀與價值觀,某程度上她會是一個很吸引的時代女性,你會希望有一個這樣的女朋友去彰顯自己的品味,卻可能從未認真想過把一個未來女強人搬回家當老婆,於是你會懷念她曾經青蔥而單純的歲月,你愛上了那個有點低能的她,卻無法將那個印象聯繫上眼前這個過度認真而充滿計算的她。

另一邊廂的黃天樂,卻屬於太過樂天的朋友,你可能從認識她開始便忘記她是會成長的女人,而不只是兄弟或者不會長大的小女孩,她的世界裡有著異常的知足,知足到可以把多出來的快樂分享給你,在你人生的死蔭幽谷中點亮一絲光明,正如她點亮了林若君的人生一般。

29歲是很多人的一個關口,我們面對著人生進入中場,無論是取得了少少成果,或者輸了上半場,我們都輕易不敢休息。家庭、個人前景、感情等種種變化都突如其來,如同金燕玲飾演的林若君的上司Elaine所言,這是一個「土星週期」,每三十年一次,會發生很多很多的事,但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彭秀慧導演選擇了保留這個屬於她屬於那一代人的故事,讓故事的時空停在了2005年,卻並非如今的2016年,對於新晉30歲的80後來看,這個故事裡的共同回憶可能有少少過期,但是相同年紀所面對的人生挑戰卻並未過氣,這是一個前行、阻礙、放下、重新上路的過程。

周秀娜這次的表現內斂而深刻,鄭欣宜則似乎釋放了原本應該有的自己,配合每一個考驗道具組功力的「歷史」場景佈置,一眾原本在舞台劇內戲分不多的配角也順利地將故事豐富延伸,對於第一次執導筒的彭秀慧而言,可以看到她花了多少工夫去取得這樣一個轉化,也看到她對都市女性內心的深刻的一種了解,這類型的女性視角不同於黃真真過度的女性主導思維(參考:《女人本色》、《閨密》),也不同於張艾嘉認為不同年紀女性必須具有的身分轉換思考(參考:《20、30、40》、《念念》),彭秀慧的《29+1》反而是一種女性都市生活智慧的延伸,以及自我調適的過程。

看《29+1》這個亞洲電影節的版本,意外的讓我有去年觀看橋本愛主演的《森之食光》(或譯:小森食光) 的感受,這是一個人生遇到關口而自我療癒的過程,我們總有很多挽回不了的人、事、物,不再有人會出現幫我們解決問題,不再有人能一直幫我們擋風遮雨,但是我們依然需要整理好自己而前行,無論男女我們都會有一刻面對這樣的人生二次成長的關口,《29+1》提供了一些思考點,讓我們更了解如何賞味30歲這樣一個特殊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