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電影行業,在千禧過後曾有一段時間因為資深導演轉到中國大陸發展而陷入低潮。然而近年隨著香港影壇在一眾新晉導演與製作人努力之下,漸漸開始踏足其電影創作位置,也在今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裡看出曙光。


從今年的成績單來看,雖然周星馳與王家衛仍有點色彩,但是新晉導演們的成績也看出。最佳電影《樹大招風》的三位導演許學文、歐文傑與黃偉傑是首執長片(按:歐文傑的《十年》創作是在《樹大招風》之後,同時也為努力多年的林家棟捱出頭來。

另一位同樣嶄露頭角的,則是過去合導《戀人絮語》與《斷了片》的曾國祥,首次獨自執導的《七月與安生》雖然是中國大陸合拍,但是卻成為推薦電影及令周冬雨膺最佳女演員,當中的努力也出現成果。

六部推薦電影裡,只有《美人魚》是舊導之作,其餘五部均為新導作品。即使撇除中國大陸導演張嘉佳的《擺渡人》不計。黃肇邦的紀錄片《伴生》成推薦電影,反映出只要有心便可以做出成績。

不得不提的,還有兩部第一屆首部劇情電影計劃大專組作品的成績。陳志發的《點五步》拍出熱血,一眾演員也在繼後有所發展。然而最大的驚喜,可算是黃進與陳楚珩這組創作組合。首部長片《一念無明》挑戰很多觀眾忌諱的社會題材,電影不乏對現實環境的平實描述。陳楚珩的劇本細緻之餘留有溫度,黃進的銳利觸覺,不止讓人看出香港新導的希望外,也同時對余文樂這位演出多年的演員另眼相看。

新晉導演們的潛能之所以發揮,一部分是電影工業以至政府方面願意花資源來培育,同時在其他製作人北上發展下,可以填補空隙。的確,一年之間能令多位新導鋒芒盡現並不常見。但願一眾獲肯定的導演們能繼續堅守原則,同時也希望電影行業有更多有心之士可以提供合適環境,讓不同類型的電影也可以百花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