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是新人輩出的一年,新一代電影人參與的《樹大招風》、《一念無名》、《點五步》與《幸運是我》,在金像獎的成績均有目共睹。筆者在今年金像獎後接受媒體訪問,更形容「香港電影進入新時代」。這班年輕的電影人,他們拍攝的題材大部份都以探討香港本土的議題為主,觀眾對他們的電影都有共鳴,而且也有不俗的票房。當然,進入新時代並不代表沒有因難與挑戰,但肯定會為香港電影帶來一些新氣象。感謝Ryan的邀請為「講。鏟。片」十周年撰文,嘗試展望香港電影的未來十年。


這班出色的年輕電影人,大部份都曾參與鮮浪潮的短片競賽的拍攝,鮮浪潮已舉辦到第十一屆,過去十年培育了多位新晉導演及電影工作者,必須多謝發起人杜琪峰的視野,為香港電影注入新希望,為未來的香港電影發展帶來生機。我更相信電影未來十年的發展,不會只是新舊交替、薪火相傳,而是新舊合作、以老帶新。以今年金像獎為例,杜琪峰與游乃海是《樹大招風》的監製,與3位新晉導演許學文、歐文傑、黃偉傑的合作。陳慶嘉、柯星沛是《點五步》的監製,與新晉導演陳志發的合作。趙崇基與麥曦茵是《一念無名》的監製,與最佳新導演得主黃進、新晉編劇陳楚珩的合作。這都是跨代電影人的合力,有經驗的監製與新晉導演彼此配答,製作這幾部出色的本土電影。展望未來,希望能見到更多新舊電影人的合作,新一代電影人的創作能力已經得到肯定,只要有更多機會,定會與電影界的前輩察出更多新火花。

去年金像獎由《十年》奪最佳電影引發不少爭議,作為監製,我們沒有預計會引發如此反應,但喜見到觀眾對本土題材電影的渴求。到今年的《樹大招風》,都是能夠反映社會現實,具有時代意義的電影。未來的發展,相信會有更多本土題材的電影,一方面是新一代電影人都有本土情懷的觸覺,也希望透過作品反映香港社會現況。另一方面,雖然他們的製作成本不會像合拍片的高,但也沒有合拍片劇本審查的顧慮,創意自然有更大空間。當然,也不能只靠本土,未來電影要有更多元化的主題,近年觀眾對非主流的電影的支持,能使導演與編劇有更多創作的可能性,製作有質數的香港電影。

推動香港電影的發展,戲院與觀眾也有其重要位置。香港的主流戲院仍以上映商業片為主,由於樓價高企的問題,香港很難有一些像外國 “Art House” 的小型影院,定期上映非商業的獨立電影。期望戲院與觀眾能支持更多不同類型的電影,包括獨立製作、紀錄片與短片。今年的紀錄片《亂世備忘》、《伴生》與《海報師:阮大勇的插畫藝術》都有不錯的評價,觀眾也願意入場支持這些紀錄片,希望有更多戲院能大力支持,安排更多上映場次。短片雖然在香港仍然不獲得太多認受性,但鮮浪潮與IFVA也積極推動短片的創作,其他團隊如影意志、平地映社也為不同短片及獨立作品提供一些放映的平台。

展望香港電影的未來,新一代的電影人已經開創了一條新路,寄望他們能保持獨立電影的拼搏精神,堅守創作的自由,繼續為香港電影開闢一條新路。

(「講。鏟。片」按:蔡廉明,獨立電影監製,作品之一包括在香港惹來極大迴響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