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 鏟 片:十年專題,首先多謝Ryan的邀請,恭喜恭喜「講 。鏟 。片」十歲了,認識你已不只一個十年了,最近你給我一份最難的功課,就是寫十年專題,請原諒我是最耐才交到功課的一個,因為太認識你又太難寫啦!
十年前2007年大約六月,畫面回到一位金像朋友大叫Ryan 搞左個page 叫「講 。鏟 。片」文章勁絕勁玩嘢呀!然後,金像朋友傳來一段有關色情片戲院「星輝結業-未能續牌實在罕見」的文章,內文最爆的是那張「港九戲院聯合廣告」,星輝結業的通告用咸片《日式北姑雞》+「如此營商條件 新香港可悲」作結尾,文章中段用極幽默的句字形容咸片《日式北姑雞》日式北姑雞不是中式酒樓的菜式,而是一部艷情電影的名字。。 這段噴飯式的文字很有趣,讓讀者繼續伸延閱讀至尾,那位金像朋友說:「佢好鬼絕呀!邊有人咁寫的?!」我話:「Ryan系玩緊 – 起承轉合,佢系好幽默的一個電影評論人,佢寫影評好似寫電影劇本那樣,好立體的!仲要系以光速交貨!」金像朋友還質疑我的論調,補加一句:「呢個咩人嚟的?!」 我笑著回想番90年代初在電視台做編導蒐集資料的日子,久不久就要靠Ryan 了。
1995-96年間在Channal「V」當副編導其中一個節目:《銀幕空間》(The Ticket)節目主要由VJ預告將於香港及台灣區內上映的電影及報票房,未當上導演位置前當然要過刻苦的一腳踢副編導日子, 一條龍工作不斷,由資料蒐集;到撰稿;專訪問題;與VJ夾稿;去到Studio坐Panel;配音;剪片,而當中資料蒐集這一環每次都讓我頭皮發麻,因為節目需要制作中文及英文版,香港電影工業的發展在亞太區雖然是最強勁,但資料蒐集每每是最難的,資料東一塊西一塊,很難有一個很清楚的電影資料庫,有些電影公會可提供部份傳真資料,電影雙周刊可以找到一點,余慕雲老師又不能次次煩著他,找到資料時,有時有中文時就沒英文,有些資料又不齊全,倒反台灣還好一點,有政治大學盧非易老師,他於90年代初創建的台灣電影資料庫,那幾年台灣區就靠盧非易老師的database,而香港方面,我就常常求問電影版的記者朋友,當中有一高人推介Ryan給我,他說此人不知道在那裡漂來;亦不知道他的背景是甚麼;只知他八九十年代暑假開始幫手做香港票房分析,分析極奇準確,他有著最完整的香港票房及電影資料,還有最完美的就是「他亦都有中英對照的電影資料」,遠古到張活游30年代的電影資料也齊全, 我記得當時叫了一聲「正!」發現Ryan這人,等如中五會考時遇到仙人在旁送份答案你抄一樣!天呀!Ryan就在九十年代頭在我資料簿仔中出現了,一有問題我就找著他.
直至2003年第2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開始,他表示想嘗試用採訪形式透視金像獎,我的Media List名單就開始加入了他,過程中見到Ryan有恆常的電影評論放在自己的網絡平台上,有行家及有回應,言而四年後,2007年開始,他正式推出電影評論平台「講 。鏟 。片」,如我認識Ryan的性格一樣「高。潔。絕」,為何用這三個字形容?因為「講 。鏟 。片」Style就是他的Style,他的Style就是這樣,首先 〖高 〗高是他對香港電影的知識實屬高超,他於讀書時代已研究及記錄香港電影,二〖潔〗:「講 。鏟 。片」的文章簡潔,從來不會口水多過浪花,讚就是讚罵就是罵,很簡單的。三〖絕〗:有人會用「毒」來形容「講 。鏟 。片」的文章,我覺得用毒來形容是錯的,因為「毒」就好像只用一篤山埃毒死文章內的主角而已,我覺得用〖絕〗來形容「講 。鏟 。片」的文章就最為恰當,因為「講 。鏟 。片」的文章要批判電影人的執行能力到電影的製作水平再到發行宣傳,全是技術性角度評論,不受任何商業行為而限制,句句準確得諷刺,戳心戳肺。
這十年,媒體變化很大,以前的電影版專欄評論是傳真發到報館,編審後再排版出街,需時幾天到一星期,今天online social media年代的盛行,很多文字傳媒的撰稿速度要快又要專,但當中有多少人能做到?直到今天「講 。鏟 。片」依然是「講 。鏟 。片」,撰寫文章的質量依然是「專」+「快」,我打趣跟Ryan講:「就「講 。鏟 。片」的不死身,令想轉行做online 電影版的行家都不知如何落地。」
香港電影工業如何飄搖,「講 。鏟 。片」繼續是你的「講 。鏟 。片」。
(「講。鏟。片」按:黃德慧,耀盛影業董事及監製、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資深媒體公關兼顧問、香港電影發展基金專責委員。)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