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秋季,又是影展的旺季,同時也是來年奧斯卡的前哨戰開始,當中意大利威尼斯國際影展與加拿大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均成為了重要指標之一。當中尤以多倫多的觀眾票選大獎更具其指標性作用。而今年在多倫多影展受注目的電影其實不少,但是突出的卻是這部《廣告牌殺人事件》(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的觀眾票選大獎(People’s Choice Award)其實設立了四十年,不過有趣的是近年來卻成為了奧斯卡提名的名單之中,尤以票選冠軍為甚。就以過去五年為例,觀眾票選大獎得主分別是2012年《失戀自作孽》(Silver Linings Playbook)、2013年《被奪走的12年》(12 Years a Slave)、2014年《解碼遊戲》(The Imtiation Game)、2015年《抖室》(Room),去年則是《星聲夢裡人》(La La Land)。

說回今年多倫多影展,其實今年也有多部電影反應不錯,《廣告牌殺人事件》贏得觀眾票選也算是熱門之一。電影是英國導演Martin McDonagh繼《癲狗喪七》(Seven Psychopaths)後第三部執導長片。誠然,電影比起過去數年得獎電影來說,更為不太主流。

「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於華文地區有不同片名,中國大陸稱為《三塊廣告版》直譯英文原名,台灣則譯作《意外》,香港的福斯發行選取了《廣告牌殺人事件》作為片名,並預計於明年上映。電影以Frances McDormand飾演的媽媽在女兒數月前遭到謀殺至今,警方仍未能找出真兇。於是在看到所居住地區三塊已荒廢的大型廣告牌,遂租用一年,並且寫上文字質疑警方未能緝拿兇手,茅頭更直指由Woody Harrelson飾演的警長。

《廣告牌殺人事件》的故事並不討好,Frances McDormand飾演的媽媽形象竭嘶底里得盡,對於警方的調查未能緝兇豪不客氣,而面對其他居民的質疑,也仍然擺出一副為求目的不惜一切的態度。電影對於謀殺案件的情節基本上沒有提及,但是卻透過媽媽這角色的演繹帶動全片,並營造張力出來。而警察局內,除了Woody Harrelson外,飾演警員的Sam Rockwell的表現離譜,亦令本來這些媽媽不討好的行為變得仿如情有可原,後段更將人性的複雜性展現出來。

《廣告牌殺人事件》雖然描述事件沉重,而且手法極端,但是卻有著不少黑色幽默元素,令到電影看起來不致難於入口。如斯的故事能這樣表達到發人心省,實在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