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七年的「六七暴動」,可以說是香港歷史的重要一頁,然而事實在香港現存的官方紀錄極少,而民間的紀錄亦相當分散。新聞工作室出身的羅恩惠,其在執導紀錄片《消失的檔案》裡,嘗試從不同的訪問與切入點,讓觀眾認識這段重要歷史。
《消失的檔案》全長約兩小時,導演羅恩惠從多個角度出發,當中先從當年國務院外事辦公室港澳組副組長吳荻舟的《67筆記》及其材料,繼而走訪不同剛位的人士,從當年駐守九龍城寨的督察陳欣健,到當年處理事件的新聞官員,以及炸彈隊成員、工會領袖以至愛國學生等,再配以不同來源的文件,如昔日報章、英國解密檔案以至是政府文件,嘗試還原這段歷史的空白。
導演羅恩惠屬新聞工作者出身,曾在亞洲電視當過新聞記者及主播。在她的鏡頭與執導之下,觀眾其實仿如看來一個兩個小時的六七暴動的新聞專題。當然,如斯的處理,對於一些對紀錄片要求跟新片專題不同的觀眾來說,或會有點落差。然而羅恩惠在處理上的好處在於,在整個紀錄片裡,並沒有刻意去預設立場。
「六七暴動」至今為止如何定勝,在香港社會不同人士看法不同。不少紀錄片或會嘗試預設立場,但是羅恩惠看來在處理上算是力求平衡,既專訪了當年處理事件的前線以至是高層的政策官員,而在發動暴動的一方,亦是邀請了工會領袖以至是前線人員現身說法。當中按照吳荻的《67筆記》時序發展,解釋了當時中英關係、文化大革命對中國對港事務的衝擊,也界定的中國政府的參與程度。
羅恩惠在處理上亦沒迴避敏感的題材,當中邀請的部份當年參與者,其他更是跟當年立場剛剛相反。談到對於中國共產黨當年在年在中、英兩方的攻防情況。不過《消失的檔案》的難得之處在於,在談六七暴動之餘,同時亦邀請了受訪者就事件現今的反思有所紀錄,這同時就讓電影就原本只是求真之外,也讓觀眾有一個反思事件與汲取教訓的機會。兩小時的片長,對於整個「六七暴動」事件的起、承、轉、合均有全面的剖析,雖然當中的內容相當豐富,但是節奏恰當,觀眾在觀看時不會有囫圇吞棗之感。
整體而言,《消失的檔案》也許在一些觀眾的角度,可能只是一個兩個小時的新聞專題。不過,從導演羅恩惠對於素材的選擇,以至就「六七事件」採用了不偏不倚的角度,盡量對於整件事件敵對雙方不同層面人物作出專題,也同時提供現今反思的機會。觀眾在觀看之餘,除了嘗試填補這段香港近代歷史的空白以外,還可以作出反省,當中的意義之大,相信觀眾不難看到導演羅恩惠的可貴與重要之處。
Snoopy
那處仍可看到該片?
cam
可惜個導演人品真係麻麻
小樽
啲飛仲貴過平時睇大片,keep住長loop,加上扮晒文化野,應該賺唔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