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誘拐》是導演黃浩然的第二套長片作品,上一套則是《點對點》,故事改編自2013年台灣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冠軍的同名作品《逆向誘拐》(小說),作者文善在香港出生,現居加拿大,編劇及導演把整個故事從加拿大搬來香港,著實下了不少功夫。
華語推理電影並非完全沒有,《消失的子彈》、《消失的兇手》、台灣的《目擊者之追兇》,甚至《催眠大師》、《記憶大師》都有不同程度的推理解謎部分,不過完全從推理小說進行改編的,就相對少許多,畢竟《嫌疑人X的獻身》也只是日本東野圭吾的小說改編,並非華文作品。
電影從投資銀行的職員小儒(蘇麗珊飾)發現銀行內聯網的交易資料被人騎劫開始,勒索電郵內聲稱投資銀行只需要在三天內按指示交出十九萬港幣便可換回資料,這個少的奇怪的贖金要求,讓人不由得懷疑別有內情,外加勒索電郵竟然是從負責IT的同事阿植(吳肇軒飾)的手機寄出,而該手機卻在不久前遺失,公司六人中是否有內鬼?於是一群打工仔被迫困於服務式住宅受警察監控,但負責此案的警察唐輔(邵仲衡飾),卻是商業犯罪調查科內出名的廢柴警官,是否能抓到綁匪,或者能否找出真相,似乎都成了未知之謎。
吳肇軒、蘇麗珊作為新生代的演員,在許多場景內給人的感覺可能不認真,甚至導演用了許多打破第四面牆的方式讓主角有機會跟觀眾對話,但是他們在電影中的各種選擇卻現實的來十分認真,觀眾在解謎的過程中很有可能會跟警員唐輔一樣,有一種迷惘,會迷失在綁匪的動機之中,也可能會對某些想法嗤之以鼻,但是這正是導演想要達到的效果,有很多事情你不懂不代表他不存在,只是你理解不了而已,邵仲衡把這個廢柴警察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充分表達出當無法跳出框架去看某些事物時,最後很容易會錯過大局。
《逆向誘拐》另一個有趣之處在於其新舊融合的香港場景,電影中選取的投資銀行以及服務式住宅皆在中上環一帶接近蘇豪區的位置,在畫面上跟許鞍華的《得閒炒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剛好把新舊世代的衝突從劇情延伸到場景。以推理而言,《逆向誘拐》的故事結構可以比成品複雜數倍,但是導演選擇了一個讓大家看得更舒服的方式,從而在這個看似複雜的故事裡,看到更多關於世代之爭的這個主題。小儒、阿植、以及唐輔代表了頗為不同的三種價值取向,而追查案件的過程中三人彼此的碰撞,剛好就是大家日常生活中面對現在的社會可能會產生的價值碰撞。
所以某程度上可以說,《逆向誘拐》的電影細節在場景中,在不同人代表的價值觀中,而這些位置反而是更需要大家去細心推理解碼的部分,故事看不懂導演有辦法幫大家解碼,但如果找不出自己的價值及立場,那麼恐怕才是會真正迷失在這個世代之爭裡。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