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九日晚,我看了一套很有意義的電影:《朝花夕拾.芳華絕代—拾芳》。我最初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去觀影,但在觀影後,我反而覺得:它不只是歌迷故事那麼簡單,更有一些勵志電影的元素。
此電影講述了四位梅艷芳歌迷的故事,當中兩位梅迷:Ken和Perry,對我的印象特別深刻。
Ken是一位喜愛彈結他的梅迷,他的願望,是前往美國學習結他。不過,2003年,他的父親因為沙士而離開了Ken,而他本人也有經濟間題,令Ken一度想放棄夢想。後來,Ken的音樂老師向他介紹一個由梅艷芳所設立的基金(其他基金也不資助Ken),而正就是因為此基金接受了Ken的申請,令他可以前往美國,繼續自己的音樂夢。正如他在片未所說:「我想感謝自己的長腿叔叔:梅艷芳!」
當Perry還是演藝學院的學生時,他已想到了以梅艷芳為主題的話劇,教導小學生她堅持追夢的「香港精神」。多年後,身為小學老師的Perry,以該話劇參加校際話劇比賽。雖然Perry的父親不支持兒子,其中一位學生的家長極力反對,但排練過程尚算順利。但到了比賽當天,扮演長大後梅艷芳的學生,因傷退出,令Perry被迫要男扮女裝,親自扮演該學生的角色。最後雖然比賽輸了,但己足以令學校開設話劇科。
寫到這裏,我也想到了梅艷芳小時候的經歴。她小時候因家境問題,而要去到處賣唱,因而被自己的同學取笑。如果她當時沒有堅持自已的夢,那裏會有她自己的歌,自己的舞台,有那麼多的知名度?試想想,難道她的一切,都是不勞而獲麼?背後當然有自己堅持到底的决心!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