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不少演員均透過不同經歷與方法,嘗試執導。不是電影常客的馬浚偉,其首部執導電影《生前約死後》便是改編自其舞台劇,兩者均來自馬浚偉自己與媽媽的關係改編,而電影版除了繼續找來顧美華主演外,也加入了年青演員如余香凝與黃定謙,希望將其故事精神延續下去。
《生前約死後》的故事來自青年吳家偉(馬浚偉飾),他選擇在一個重要的日子,辭下工作,也推薦了好友阿志(黃定謙飾)的邀約,希望在黃昏時分,能再次與自己的媽媽梅姐(顧美華飾)重聚。然而,當天吳家偉的精神狀態不佳,當中家偉的主診醫生美思(余香凝飾)對家偉的病情擔心不已。而在回憶的過程中,揭示了梅姐在家偉少時曾經患癌的經歷,同時也揭示了家偉童年與爸爸媽媽的快樂日子,相比起現在處境,卻成為強烈對比。
電影屬於演員出身的馬浚偉的個人真事改編而成,而當中的故事情節包括了多個導演成長期間的關口,而且很多情節其實相當沉重,要自己改編,再自己導演及演出,當中可算是相當困難。觀乎馬浚偉在片中的表達,對於長成、親情、生死與愛等他希望可以表達的主題,算是來得清晰。而他的演出亦可以看到真情流露,其本色的演出絕對是給了觀眾很好的交代。
電影裡同樣表現理想的,還有飾演媽媽的顧美華。她在片中的演繹方式,跟近期上映趙羅尼執導的《失蹤》是判若兩人。當中那種為自己兒子也甘願受到委屈的情節,來得恰到好處。而飾演爸爸的黃釗鑫在片中其實是處於一個襯托的位置,但是卻算來得合適。年青演員方面,余香凝的主診醫生角色在情緒上算是合時,而黃定謙飾演的阿志在發揮空間有限之下,也算達到角色的要求。
畢竟,馬浚偉是初次執導,而且電影改編自舞台劇,其實在技巧以至效果上,其實也有不少進步空間。當中電影不少情節,似乎仍是流於舞台劇形式的表達方法,看來如果劇本能有機會來多作電影化表現,相信可以去除這點。而在舞台化的情況較多下,部份場面的對白效果上,仍似乎也變成舞台劇的模式,在電影看起來便會略嫌過火,部份則略嫌說教。當中末段的情緒表達,其實若以戲論戲是明顯過火,不過在於馬浚偉的經歷來演繹下,觀眾該會體諒過火的情況,也許會更欣賞他沒有因為害怕失控而少放感情。
《生前約死後》作為馬浚偉首部執導電影來說,將自己一段不易為的經歷搬上大銀幕其實難度不低。而在效果上,也看到從舞台搬到電影的改善空間,同時部分場面在處理上在電影層面有點超過。然而,觀眾同時亦可從片中看到馬浚偉對於電影其實十分有心,而且也看到他的真正情感,再加上顧美華的媽媽也演得出色,也令觀眾感受到他對自己媽媽有愛。
Jack
正如,莊梅岩編劇的[聖荷西謀殺案],都被電影公司看中了,要改編成電影,但是真正操刀改編的是專業電影人,並不是原著劇本編劇,因為電影世界跟舞台劇世界,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可以試下放手給其他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