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末票房開相畫,結果《轟天猛將》票房較《綫人》多出五成奪冠。不過,若果細心再去分析各區的形勢的話,其實也會看到不同片種的客源分佈。
是次選取了部份區域的情況來研究,也謝鳴兩家發行公司不介意這樣去做。
在研究的當中,不少地區的相差其實不足兩成,如旺角、觀塘、沙田、荃灣等,四個區域的旺場程度或略有不同,不過觀眾客源對於兩部電影並沒明顯分野。
相比之下,在一些平時予人感覺外籍觀眾較多的地區,便出現較明顯的分野,在中環、金鐘及又一城三區看到,《轟天猛將》明顯地以倍數拋棄《綫人》,也許該些戲院在看來較多外籍觀眾情況下,對華語電影有一定輸蝕。反觀銅鑼灣地區雖然亦有不少外籍觀眾,不過本地觀眾更多,再加上《綫人》在該區場數較多,令收入上有截然不同的情況。
在研究的十區當中,《綫人》收入明顯較高的是屯門區,相信跟該處票價相對較低,令不少願意入場觀眾較希望觀看港片或有關係。
對於發行公司來說,電影票房分析並不只是看整體數字,個別地區數字也需留神,以便掌握目標觀眾。從上述情況來看,也許解釋了為何部份走高檔路線發行的電影會選在中環、金鐘及又一城等地區上映了。
Ken
Very interesting article, and thank you so much for disclosing the regional disparities.
Obviously nobody would pay top dollar to see local HK films at Admiralty or IFC or Festival Walk. I know I would not.
Rat
《轟天猛將》票房較《綫人》多出 ‘五成’ ???
Ken
I think he means average attendance per show for EXPENDABLES and STOOL PIGEON was 90 and 60 respectively, which represents a 50% difference.
P仔
有UA或嘉禾戲院的地區,線人明顯佔優
十
其實發行商在排片的時候, 已考慮此等因素, 所以上映戲院的分佈已大致反映出來,也因此,在不利該片的地區, 上映的戲院(場數)開畫時已較少, 也自然影响該片在該區的票房. 即現時見到的數字, 很大程度包括了排片人員的策略因素, 未必可有效反映各區觀眾對兩片支持的比例.
例如,兩片觀眾在某區想看的比例是6:4, 但發行估計是3:7, 安排場數也接近3:7, 出來數字會較近3:7, 而偏離6:4.
所以不能只看各區總收, 便說某片在某區較受歡迎, 還要看每場入座率等其他因素, 才可作定奪.
shtmanhk
除了埸次仲有大細院座位數目,所以方析太粗疏意義不大.
銅鑼灣區UA線有兩院+全區四院齊上《綫人》自然佔優,屯門全區三院全上《綫人》《轟天猛將》少一院.
shtmanhk
1.中環IFC :
《綫人》細院每日4埸,座位數目約90
《轟天猛將》最大院每日7埸,座位數目181
2.金鐘PP:
《綫人》細院每日3埸,座位數目約100
《轟天猛將》最大院每日7埸,座位數目142
中環金鐘外籍觀眾較多華語電影較輸蝕是合理的推斷,但由以上數據並不足以有效反映各區觀眾對兩片支持的比例.
shtmanhk
1.如果觀眾會因票價高而不去 IFC/PP/又一城 觀看港片,為何最現實的百記仍在以上的戲院一直安排港片上映?
2.港片為何不值得以較高票價觀賞?貨品質佳何須自貶身價?只有看輕自家品質的人,才認為自家貨品不配較高價錢.
Ken
Not choosing to see HK movies at expensive theatres was due to budget constraints. I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looking down on HK movies.
I don’t even patronize any 3D movies!
However, for film festival screenings, I would make an exception and visit Palace IFC or even the Grand.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