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武漢肺炎疫情,對於全球的電影市場均造成嚴重衝擊。對於香港電影行,在年很多時都依靠中國大陸市場之下,中國大陸至今市場停擺到何時未有期,一大堆需要等中國大陸審批的合拍電影何時上映不知,香港電影片源也似乎吃緊。這時候演藝界再次來嘗試開拍《豪門夜宴》式義演電影,不過今時今日,似乎這一方法未必行得通。

《豪門夜宴》是一部九一年上映的電影,當年是為中國華東水災籌款電影,由張堅庭、張同祖、高志森及徐克合導,香港演藝人員傾巢而出參演,並以極速時間拍攝,最終上映時首輪錄得逾2,100萬票房成績,以九一年來說,表現算是較平均略佳。

不過,差不多三十年後,同一橋段似乎不太可行,畢竟電影行業、氛圍以至觀眾均跟三十年前相距甚遠,而且一去不返。

九十年代初期,香港電影在香港市場佔有率逾半,跟近年少於兩成已不可同日而言。而且在千禧後的多年來香港的資深電影人員,從導演、編劇以至演員均北上發展,香港本地觀眾反而流失不少。近年來要談叫座力的演員,真的寥寥可數。

另一方面,近年社會氛圍根本撕裂得相當嚴重。香港觀眾對於香港電影以至電影行業,觀感也跟九十年代很不同。而隨著近年中國大陸對於藝人以至製作員的意識形態在不時不覺間規範愈來愈多,部分人士跟香港不少市民的距離愈拉愈遠。

再說,電影要以香港作為背景。當中不少觀眾會問到底是怎樣的故事。在近月來香港社會不斷發生不同層面的衝擊下,也令要拍香港故事的顧慮不少。舉例來說,單是涉及警務人員的題材如何處理,對於一些香港人有感覺但又會令中國大陸不高興的題材又應否觸及或怎去安排,都已不像九十年代那麼簡單。若果說是為香港人打氣,不少事件在香港人心目中,已變成不可不談,相信會令電影行業怎去拿取平衡相當頭痛。

也許,不同的電影製作人員,希望可以為港人打氣,也希望可以為同業籌款。不過畢竟三十年來香港的社會狀況與氣氛已截然不同。再期望一部由一眾演員義演電影可以感動觀眾,甚至有理想收入幫助行業,似乎也來得過於理想,更像只是活在自己的平行時空。相比之下,要香港的觀眾回到香港電影,也許行業要想方法,給香港觀眾有信心和理由去看。也許同一筆製作費用,可以有更佳的用途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