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很多事情不易令人理解,當李居明監製的《通靈師》在手機應用程式Movie6只獲得跌破底價的0.5分最低紀錄時,卻有報章報導《通靈師》近日於「洛杉磯國際電影節」獲得「最佳紀錄片」大獎。到底又是怎樣的一回事?今天「講。鏟。片」就跟大家來探討一下。

先來看看《通靈師》獲獎的消息,其實該所謂的影展不是甚麼「洛杉磯國際電影節」,而是源自洛杉磯的「Festigiou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看起來是獲得「最佳紀錄長片」獎項。

不過,要看影展的價值,就得要詳閱影展的背景與實際情況。

先來看看得獎名單一項,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影展的得獎名單,並不是一年一度評審,而是一個月「派彩」一次,從一七年三月起每月頒獎。單是《通靈師》獲獎的今年五月,便合共頒發了七十二個獎項。看起來頒獎的數量亦不下於某電台的勁爆獎項。

再來看看該影展的介紹,當中寫明是每月的比賽,並且以推廣獨立電影製作為目的。而評審只憑不公開放映,基本上沒有公映場次。

不過更為吊詭的,要算是獎座方面。

細心來看,其實每個得獎者基本上只獲得電子版證書。要拿實體獎項也是可以訂製,承惠290美元。

其實說到這類獎項都不是首次看到,當年一部《我們停戰吧》獲獎廿七個。相比之下,《通靈師》看來相形見絀。

看到這類型的每月頒獎禮拿獎,到底這些沒有公開放映的「影展」實際意義有多大,大家大體也心中有數。想不到的是,竟然傳媒在報導時會寫上「洛杉磯國際電影節」,還讓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會長田啟文評論成為港爭光之類。觀乎李居明擬明年再度拿《大剃度—雪地三千》報這個影展,相信獲得獎機會也相當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