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戲、鏟戲、片戲

是時代進步還是人文退步?

香港的社會,近年來種種的事,無論是發生在電影行內與行外,也是反映了在很多現實環境下的殘酷,好聽一點是令人回味,難聽一點是漸漸消失在眼前。

近數星期來,十八年光景的UA時代廣場不在於時代廣場地下看到,四十年的新光戲院幸得有心人士努力下,未致被政府的錯誤信息令戲院結束。

然而,這些情況,不只在電影行業發生。

十多年前,走進尖沙咀中港城至香港文化中心的一段廣東道,不難找到食肆,也可以找到不少戲院。在電影節中場休息可以小歇。可是,今時今日,在這兩旁的,只有重重封鎖的名店。

看看屋邨的商場,在管理經營改變下,原是服務坊眾的小店漸漸不見,換來的只有連鎖集團。更諷刺的是,在屋邨商場不斷開始金舖。文具店呢?恐怕不是每條屋邨也有。

看看電視節目,十多年前,平日上午先重播兒童節目,接著便有粵語長片,下午又有舊劇。可是現在換來的,卻是源源不絕的財經節目,看股市仿如在家看閉路電視一樣。

以上幾例,也許只是冰山一角。

在這個環境下,很多人漸漸也冰冷起來。每天營營役役,卻追不上樓價的上升。變成人人只好搵錢,跟一些企業同樣以過去不用的方法來賺錢。

如斯的景況,從客觀的因素,也許是一個進步。但是從人文精神的角度,到底是不是一個進步呢?也許真的值得反思。

反思之時,送上以下的一曲,且看大家又有沒有啟發。

Previous

奧斯卡得獎真的有助票房?

Next

開畫票房:奧斯卡得獎片表現理想

2 Comments

  1. Your sharing is so touching, like!

  2. I don’t want to sound political, but one of the candidates for chief executive has been quite active in assisting the survival of Sunbeam Theatre, at least according to one news publication. Could this candidate be the hope for Hong Kong, or could he be a devil disguising as a saviour?

    Something worth careful thinking. If we want positive change to happen in Hong Kong, who should we support? Let us all start serious consideratio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