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導演陳可辛近年來轉戰中國大陸,而在一四年《親愛的》後便未有新作與觀眾見面,是次以《奪冠》來挑戰相對冷門的體育題材,並且找來鞏俐來飾演郎平的角色,同時更有郎平的女兒白浪以及里約熱內盧的中國女子排球隊成員參與演出,希望可以將故事更真實地呈現。
《奪冠》的故事先從零八年北京奧運的中國對美國的女排比賽開始,當時擔任美國隊教練的郎平(鞏俐飾)在賽場上遇上昔日好友兼中國隊教練(黃渤飾)。然而故事回到八十年代初,當時十八歲加入中國女排代表隊的郎平(白浪飾)與其他球員雖然在科技落後於其他國家,但在教練耕苦訓練下,於八一年打敗日本隊首次登上世界錦標賽冠軍,而到零八年最終美國贏了中國隊,惟郎平其後辭任美國隊教練,並於數年後回到中國大陸,接手中國女排的教練,並且對女排作出改革。
《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在原映期農曆新年上映前一刻改名,而片中未知否因為受到串國女排及前教練等的指示,結果全片除了鞏俐與白浪飾演的郎平,其他的角色都沒有提及角色名字,而原預告是有其名字,相信是改名後刪除,惟此舉令人感到有點奇怪。電影基本上分為三個時段,當中包括八一年在日本奪得世界錦標賽冠軍的過程、零八年中美大戰的情況,以及在一六年里約熱內盧奧運前的預備以及在淘汰賽對戰巴西的情況。然而,電影在最後的過程只拍下對戰巴西而並沒拍下冠軍戰,跟現在《奪冠》片名的期待,似乎還是有其落差。
雖然電影片長達135分鐘,不過電影節奏仍算是明快,當中以八十年代與郎平回到中國執導的兩段作為主線,對於球隊的訓練、球員之間的關係以至比賽的過程,均有適量的描述,而對於比賽的拍攝過程,亦算是拍得緊湊。而對於片中黃渤飾演的中國隊教練(現實人物該是陳忠和教練)與郎平之間的關係,其實在表達上亦算是恰當。
談到演員表現方面,全片只有鞏俐與白浪飾演郎平有其角色名字。當中鞏俐的中年版郎平在造型與神情上均相當神似,完全展視出那種決心所在。而電影特別找來郎平女兒白浪來飾演少年時代的郎平,效果上看起來亦來得不俗。而片中飾演中國隊教練的黃渤與八十年代教練的吳剛,雖然在片中算是在輔助角色,不過在效果上看來算是可以推動到劇情所需。
電影雖然以中國女排在世界奪冠的故事作為主題,惟電影裡的主旋律味道卻來得相營濃郁,當中一開首便以開宗名義,而片中不時出現的愛國情緒,比起《我和我的家鄉》還要濃烈。雖然電影要談中國女排的精神,但不致於要將民族情緒放大。
整體而言,《奪冠》作為陳可辛多年來再執導筒的電影,仍算是抓住主題的幾個重要時間點來著墨,而在節奏上算是拿得準確,而電影無論是鞏俐、黃渤、吳剛以至是白浪幾位演員的表現亦算對版。只是,電影現在片名跟電影內容有著落差,而片中除了郎平外其他角色沒有名字來得奇怪,而片中對於愛國精神似乎也過於濃烈,在電影裡卻變成了沙石。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