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香港發生的反修例運動可以說是震撼全球,當中不少的經歷至仍在香港人留下痕跡,當中也包括了前年十一月下旬發生在紅磡理工大學被警方包圍十三天的事件。而繼後也開始同現以此作為主題的紀錄電影,繼香港紀錄片工作者的《理大圍城》後,眾新聞製作、記者出身的張凱傑執導的《紅磚危城》亦與觀眾見面。
《紅磚危城》以眾新聞的一眾新聞工作者,在香港理工大學被圍困的十三天期間作為主題,當中記錄了在理大被警方圍城期間,困在理工大學人士的情況,以至部分逃走的過程,同時亦看到警方的一些手法,以至是在理工大學外的人士支援情況等等。
倘若說《理大圍城》是站在抗爭人士以至在理工大學被圍人士的第一身角度去經歷事件的話,《紅磚危城》就仿如是在事件過去之後,平伏心情後再作事件重組後得來的事件紀錄。《紅》片同樣有紀錄當時被困在紅磡理工大學的人士的情況,但大都是在事件過後回去訪問,顯示導演對於有關人十的信任,當時也給予了受訪者再重新審視事件的機會。
紀錄片中最令人感到震撼的一幕,要算是其中一晚一眾被圍困的學生需要經過天橋爬繩到下方漆咸道的情況,當中的畫面的經歷十分驚險,同時也看到意外的情況,也令人感到甚不舒服,沒想到被圍困的人士們為何要如斯高風險地冒險而走。而片中同時亦描述到在圍困後期,被圍困人士情緒崩潰的情況。
在整件事件裡,警方的角色一直都可以說是可圈可點,當《理大圍城》看到警方對往圍城人士的攻勢時,《紅磚危城》更能顯示其語言暴力以至是一些行為的程度。相信大家對於警方在事件的角色怎樣,也相當清楚。
值得注意的是,在《紅磚危城》看來較有時間疏理之下,也令到在部分情節有較多配樂來配合情節,相信曾經歷該段時間的人,感受更為深刻。
《紅磚危城》作為紀錄前年十一月香港理工大學被圍困事件,可以說是為觀眾提供了另一個真實角度來看事件,可以說是跟《理大圍城》有互補作用,也讓沒有在場的觀眾,可以更全面了解整件事件的經過,實在是不可多得。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