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讀者不時也會問及一個問題,就是一部電影怎樣才可以收支平衡。其實這個問題要解答並不是簡單兩句可以說到,然而「講。鏟。片」也藉著今天的機會,跟大家去說明一下。
要了解一部電影如何達至收支平衡,先至了解電影的支出與收入。一部電影從前期開始,其實一直都有相當的支出,如參與創投、撰寫劇本、組構拍攝與製作團隊,尋找演員後提供演員薪酬,置景、服裝、美術、機燈等。到拍攝時就連飯盒、外埠酒店都是開支。
到拍攝完畢後,不同的後期製作階段,包括配樂、剪接、調色、配樂、視覺效果等等也是開始。而其後要尋找發行或發行代理,以及宣傳等等。當發行代理需付服務費與佣金,而自行發行則要計算到不同地區市場尋求開片的開支。
至於收入方面,觀眾也許最為直觀,便是聯想到戲院上映的票房。當中本地上映的票房,需要與院商拆帳,然後就是售出電視與其他音像版權,其後收入包括售出海外發行權,甚至是授權外地改編的費用,以及影展放映費等等。
不同的電影,也許因為不同支出部分與收入部分有不同的組成部分與比例,故此不能以簡單公式計算。然而,就一部沒有太多海外市場的港產電影而言,本地票房便佔收入的很大部分,故此也變得更為重要。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