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自從疫情復常後,戲院似乎在生意上並未有似預期中回復。當中在多個主要檔期,入座率更是不如預期。其實這個問題的原因可以有好多,一方面受到觀眾於長假期期間外遊影響,但是過去幾個大檔期的戲碼不足,同樣也是問題所在。

曾幾何時,一些大檔期如聖誕、農曆新年與復活節假期等,整個市道都算熱鬧,當中港片會有至少兩至三部作大型發行、而外語片也如是之餘,還會有一些電影作中小型發行。同一個旺檔就有六至七部電影開畫,觀眾選擇相對較多。

可是,近年的發行模式,卻直接讓觀眾選擇減少。

近年來,很多發行看到一部主要電影坐陣,便紛紛避席,以為此舉可為自己的電影有更多機會。但是,每每出現的狀況,就是原本以為大收的電影「買大開細」,一個主檔期只有電影三至四部,觀眾看到沒有太多選擇,若對大片興趣不大,就選擇不看,或是留在家中看其他平台便算。此舉便產生惡性循環。當大檔期也不旺場時,淡季又多部電影一齊「群雄奪寶」,觀眾看到戲碼不強連戲院也不去,怎能讓市道再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