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先後有六家戲院因租約期滿或重建結業,最終只有位於旺角朗豪坊的戲院有新經營者接手,然而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指一家戲院結業不代表市道怎樣,但是實際情況如何?也許先可以看看戲院的經營情況。

不少人士也許有個誤解,以為一張戲票的收入全部會給發行商或戲院。而實際上,戲票收入是由戲院與發行商來攤分,而攤分比例有時會因應戲碼以至上映周次作動態調整。一般而言,也許戲院收入由三成至六成多不等。但是今時今日不少戲院的租金,有兩種模式,其一是固定租金,其二就是最低租金再加上戲院票務收入跟業主拆賬,可以看到用後者的話,實際票務收入不會太多。

至於其他戲院非票務收入,則包括了小食部、廣告及其他兼賣商品。而開支方面,當中包括放映器材及保養、座位保養、戲院職員酬酢,以至是其他售票系統及小食部原材料等,還未計水費電費等等。實際上,不少戲院在淡季也是虧本,只能靠旺季拉上補下。但是目前不少戲院是在市場好景時以貴價租金租下,在目前市道則顯得更難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