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香港的戲院經營環境困難,並且有多家戲院最終休業,這個情況即使出現兩部破億票房港產電影也救不了。就連香港戲院商會與影協也呼籲觀眾入場觀看電影。

其實,為何要在香港入場觀看電影?

香港上映的電影,基本上觀眾在戲院購票入場的話,該戲票的收入就會按不同電影不同協議的比例,拆分予戲院與發行商。當中戲院需要靠著這些拆賬的收入,再連同戲院的其他非票務收入只小食部等來經營戲院。直接來說,若果戲院沒有足夠觀眾入場,根本無法維持收支平衡來營運。

至於發行商的收入,則可以分為本地電與外語電影的發行。本地電影雖然也可以從銷售海外發行權來獲得收入,但是本土票房卻有著一定的比例,而且此舉每每比起其他途徑更快獲得其收入。至於對於外語電影來說,他們從海外購入發行權也有相當的開支,拆賬的收入讓他們可以繼續發行外語電影。

近年來,不少觀眾選擇北上看戲,但是北上看港片,對於香港電影的票房幫助很低,畢竟在不同的市場地區,所分帳與發行環境不同。一部港片也許在香港上映時每票拆帳一半,但在中國大陸可能只有一成,能分別的比例也大減。

故此,要在香港的戲院購票入場,幫助的不止是戲院可以繼續營運,也令發行電影與製作電影也可以有其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