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戲、鏟戲、片戲

為何片長就要加價?

中國大陸動畫《哪吒之鬧童鬧海》在香港上映,可以說是激行多個層面的爭議,從電檢過程、發行過程、戲院排片、宣傳焦點、團體包場等等都有不同的狀況出現。不過,這部片長達144分鐘電影卻不用片長加價,同樣也惹來討論。

就以近期上映的電影,至少有五部就要因為片長而上調票價。而香港目前普通的情況是,片長在130分鐘或以上的電影,便開始以片長為由上調票價,而且加幅也沒有劃一。部分戲院在片長達140分鐘、150分鐘或160分鐘,票價再在較大的加幅。

《哪吒之鬧童鬧海》片長不用加價,惹起部分觀眾質疑為何不用加價。但是反過頭來問,為何片長就要加價?

片長加價這一回事,其實幾乎是香港獨有。觀看全球的不同地區,無論是歐美或是澳紐,也沒有片長加價這一回事。215分鐘的《粗獷派建築訢》與片長90分鐘的電影同價。而日本與韓國亦是如此,何為香港就要片長加價,而且還要片愈長加得愈多?

香港有如斯制度,無非只是一個「賺到盡」的行為,因為他們認為片長會影響排片場次而影響收入,故此斤斤計較得要按比例上調票價。但是要做到這樣,也同時因為戲院租金昂貴,需要收回成本。這也反映了香港的業主在高舖位售價下需要搾盡租家的行為,最終還是地產霸權的結果。

其實片長本來不應加價,只是香港的崎型環境下才出現這樣情況。

Previous

這還算是香港國際影視展麼?

Next

開畫市場:新片舊片齊齊仆

2 Comments

  1. 1

    错了,是香港政府的高地价政策导致的,试想一下,如果香港政府以很便宜的价格卖地,又怎么会有高楼价?你明白这个道理吗?真正霸权的是港府

  2. 鴨比

    我又唔認同”片長本來不應加價”的立場,戲院嚴格來說,是以時段來做收費,所以如果電影太長,確實影響左排片的時間,如果以前菲林年代更加明顯,所以片太長而加價,我覺得是合理的,但每間戲院應該有更加透明和統一的計算,以往有好多旺的電影,在少過130分鐘都會以片長為由加價,咁就令人反感啦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